[实用新型]可调光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0422.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8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潘俊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文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管 并联连接 输入接口 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 二极管 第一开关 依次连接 电涌保护电路 正极 车载充电器 反向电路 负极连接 控制电路 连接电阻 接地 可调光 并联 电阻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光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接口、电涌保护电路、防止反向电路、DC‑DC转换电路以及USB输出接口,该输入接口的PWM端连接有LED驱动电路,该LED驱动电路还连接所述DC‑DC转换电路,该LED驱动电路连接有两颗型号相同且并联连接的LED灯,该LED驱动电路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开关二极管、电阻R22及三极管Q21,该第一开关二极管与输入接口的PWM端连接,两颗并联连接的LED灯的正极均连接DC‑DC转换电路,两颗并联连接的LED灯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1的C极,该三极管Q21的E极接地,该三极管Q21的B极连接电阻R2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两个LED灯的型号是相同的,同时将两个LED灯相互并联,所以通过LED灯的电流和电压是相同的从而达到输出亮度相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调光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是指常规通过汽车电瓶(轿车12V,卡车24V)供电的车载充电器,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同时,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车主用车载车充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部分高端车载充电器一般包括2个USB接口,可同时为两台数码产品充电。这类产品一般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高压输入保护、高温保护四重安全保护功能,确保能安全使用。
市面上的车载充电器为了增强酷炫性,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找到USB接口,一般在车载充电器中设置LED灯,以致使该车载充电器的表面能够发光,但是车载充电器的表面的LED灯光不均匀,或者部分需要4个LED灯才能保证光强均匀,成本较大,若使用2个LED灯则光强不均匀,且LED灯亮度恒定不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光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可调光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接口、电涌保护电路、防止反向电路、DC-DC转换电路以及USB输出接口,该输入接口的PWM端连接有LED驱动电路,该LED驱动电路还连接所述DC-DC转换电路,该LED驱动电路连接有两颗型号相同且并联连接的LED灯,该LED驱动电路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开关二极管、电阻R22及三极管Q21,该第一开关二极管与输入接口的PWM端连接,两颗并联连接的LED灯的正极均连接DC-DC转换电路,两颗并联连接的LED灯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1的C极,该三极管Q21的E极接地,该三极管Q21的B极连接电阻R22。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极管Q21的C极和E极之间还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二极管和第四开关二极管,该第三开关二极管和第四开关二极管的型号均为BAV99。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SB输出接口为Type A接口,该Type A接口的D+和D-端并联连接有瞬态抑制二极管D24,该瞬态抑制二极管D24的型号为MMBZ9V1AL。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LED灯的负极还连接有第二开关二极管,该第二开关二极管还接地,该第二开关二极管还连接电阻R20后接第一开关二极管。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型号为BAV99;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型号为MMBZ33VAL。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涌保护电路包括有瞬变抑制二极管D1以及并联于该瞬变抑制二极管D1两端的电容C23和并联于该瞬变抑制二极管D1两端的电容C2和电容C4,该瞬变抑制二极管D1两端还分别连接该输入接口的VI+端和VI-端,该瞬变抑制二极管D1的型号为SMCJ24CA。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止反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场效应管Q1、瞬态抑制二极管D2及电感L2,该电感L2连接有电容12、电容13、电容14、电容28、电阻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文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文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0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