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机房动力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2647.X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3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蒋天一;王福兴;朱晓琳;刘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常晓莉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动力环境 信息采集系统 主控电路 接地 芯片 并联接口 采集电路 通讯电路 电容 采集 温湿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抗干扰能力 温湿度数据 串联电容 串行接口 数据交换 信息采集 信息内容 整流电路 智能化 中芯片 电阻 外围 传输 通讯 | ||
1.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机房动力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主控电路(1)、整流电路(2)、采集电路(3)和通讯电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1)中的芯片A1的VBAT端与接地的电容C23和VDD端的并联接口相接,芯片A1的NRST端串联电容C32接地,芯片A1的VDDA端与接地的电容C31和接VDD的电阻R90并联接口相接,芯片A1的BOOTO端串联电阻R91接地,芯片A1的PB5、PB4和PB3端分别串联对应的电阻R11、电阻R13和电阻R14接在三极管Q6、三极管Q5和三极管Q4的基极上,三极管Q6、三极管Q5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串联电阻R17、电阻R16和电阻R15接在LED3、LED2和LED1上,芯片A1的RD、RX和TX分别与通讯电路(4)相接,芯片A1的DS1、DS2、DS3和DS4与采集电路(3)相接,芯片A1的VI1、VI2、VI3和VI4与整流电路(2)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机房动力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2)中的MB6S整流DL4、MB6S整流DL5、MB6S整流DL6和MB6S整流DL7四组,MB6S整流DL4、MB6S整流DL5、MB6S整流DL6和MB6S整流DL7的交流端分别与接口J5、J9、J10和J11相接,MB6S整流DL4的电流端并联电容CD5和电容C12,电容CD5和电容C12并联的一端与接地的电阻R2相接,电容CD5和电容C12并联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4与接地的电容C1接在芯片A1的VI1端,MB6S整流DL5的电流端并联电容CD6和电容C13,电容CD6和电容C13并联的一端与接地的电阻R3相接,电容CD6和电容C13并联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5与接地的电容C2接在芯片A1的VI2端,MB6S整流DL6的电流端并联电容CD7和电容C14,电容CCD7和电容C14并联的一端与接地的电阻R4相接,电容CD7和电容C14并联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8与接地的电容C11接在芯片A1的VI3端,MB6S整流DL7的电流端并联电容CD8和电容C15,电容CD8和电容C15并联的一端与接地的电阻R5相接,电容CD8和电容C15并联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9与接地的电容C11接在芯片A1的VI4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机房动力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电路(3)的SHT11芯片U11的DATA和CLK端角与芯片A1相接,SHT11芯片U11的DATA和CLK端角分别串联电阻R16和电阻R17接VCC,SHT11芯片U11的VDD端接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和电阻R32的并联接口,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接地的电容C4接在芯片A1的DS1端上,电阻R24的另一端与接地的电容C5接在芯片A1的DS2端上、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接地的电容C6接在芯片A1的DS3端上,电阻R32的另一端与接地的电容C8接在芯片A1的DS4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机房动力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4)中的SNL75BL184芯片U12的TXD端串联电阻R31接在芯片A1的RX端,SNL75BL184芯片U12的VSS和VDD端串联电阻R27接在芯片A1的RD端,SNL75BL184芯片U12的RXD和芯片A1的TX端相接,还串联,SNL75BL184芯片U12的H和L端分别与接地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26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中控制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动态门限检测电路及集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