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穿隧道抗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5510.5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7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向龙;韦远飞;田志宇;张博;林国进;唐协;郑金龙;田尚志;李泳伸;唐锐;邓刚;朱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51226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拔桩 槽体 冠梁 隧道 本实用新型 围护结构 侧墙 底面 抗浮 底板 施工工程量 顶部设置 工程成本 施工周期 隧道施工 外侧面 支撑面 支撑 顶面 抗拔 下穿 侧面 维修 节约 施工 配合 | ||
1.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围护结构(1)、浇筑于围护结构(1)顶部的冠梁(2)和设置于基坑内的框架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结构为设置于基坑内的槽体(3),所述槽体(3)呈U形,包括底板(31)和位于底板(31)两侧的侧墙(32),在所述侧墙(32)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321);所述冠梁(2)包括顶面(21)、与围护结构(1)相邻的底面(22)、与槽体(3)相邻的内侧面(23)以及与内侧面(23)相对的外侧面(24);所述冠梁(2)坐落于所述支撑面(321)上,其底面(22)与所述支撑面(321)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2)的内侧面(23)与围护结构(1)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冠梁(2)的外侧面(24)与围护结构(1)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墙(32)的顶部设置有由其顶端面向下凹陷并向外贯穿侧墙(32)外侧面的缺口(33),并由所述缺口(33)的台阶面构成侧墙(32)的支撑面(321);所述缺口(33)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冠梁(2)的内侧面(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32)的顶端面高于所述冠梁(2)的顶面(2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3)为设置于基坑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3)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隧道抗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1)为支护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55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及支护结构
- 下一篇:钢管拉森板桩降水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