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的磨断式制动衬片磨损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49233.9 | 申请日: | 2019-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5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厚情;白洁明;潘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6/02 | 分类号: | F16D66/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浙江省绍兴市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衬片 本实用新型 磨损极限 制动蹄铁 埋入 报警 磨损报警装置 行车安全性 电路中断 报警器 铆钉 铆钉孔 磨损度 汽车用 断式 磨损 伸入 通孔 制动 借用 合作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的磨断式制动衬片磨损报警装置,报警器中的导线埋入制动衬片中,埋入高度与制动衬片2磨损极限高度相同,当制动衬片被磨损到极限时,刚好将导线磨断,进行电路中断,进而生产报警,导线埋在一个孔内,通过这个孔导线从制动蹄铁内侧伸入到制动衬片一侧,制动衬片的通孔借用了的制动衬片上的一个铆钉孔,制动衬片与制动蹄铁之间少了一个铆钉的铆合作用,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制动衬片内,通用性高、直接对制动衬片的磨损极限进行报警,解决了人们无法准确了解制动衬片的磨损度,从而降低了人们行车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用的磨断式制动衬片磨损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汽车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制造者、购买者、使用者、交管部门重视。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7.9.5条规定:安装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客车、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专项作业车,当行车制动器制动衬片需要更换时,应采用光学或声学的报警装置向驾驶人报警。
制动衬片是汽车刹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制动衬片在使用过程中会渐渐磨损,当磨损到极限时,要极时更换新的制动衬片,否则,制动衬片磨损过度,会露出下面的金属物件,如制动底板、铆钉,这些金属物件不但不能承担制动工作,还会损伤制动盘或制动鼓,严重危及汽车的行车安全。由于不同的工况、不同制动衬片、不同的制动强度,制动衬片的磨损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以运行里程、运行时间来规定制动衬片的更换间隔周期。对于摩擦衬片的磨损情况而言更多的是依靠驾驶员人员凭经验用肉眼进行观察和判断的,因此十分不准确,另外每次驾驶员都需要从驾驶室内出来到车轮旁进行观察也导致非常不方便。
人们为了防止制动衬片得不到及时更换给行车带来的安全事故,人们设计了多种报警装置来报警,提醒司乘人员极时更换制动衬片以消除安全稳患。如Haldex推出的外挂于凸轮轴未端的电子磨损指示报警器就一款典型的产品,当然国内也还有多种其它技术方案的报警器,这些报警装置具有寿命长,功能齐全,安装要求低等优点,但这些报警品均是通过监测凸轮轮的转角来间接监测制动衬片的磨损量,有间接误差、价格相对高的缺点。在中型和轻型卡车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市场上很难被接受。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实用新型了埋在制动衬片内的对制动衬片磨损极限进行报警的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磨断式制动衬片磨损报警装置,它是将报警器中的导线埋入制动衬片中,埋入高度与制动衬片磨损极限高度相同,当制动衬片被磨损到极限时,刚好将导线磨断,进行电路中断,进而生产报警。
进一步设置,导线埋在一个孔内,该孔是一个贯穿于制动蹄铁与制动衬片的通孔,通过这个孔,导线从制动蹄铁内侧伸入到制动衬片一侧。
进一步设置,制动衬片的通孔借用了的制动衬片上的一个铆钉孔,制动衬片与制动蹄铁之间少了一个铆钉的铆合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制动衬片内,通用性高、直接对制动衬片的磨损极限进行报警,解决了人们无法准确了解制动衬片的磨损度,从而降低了人们行车安全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鼓式制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制动衬片与制动蹄铁铆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制动鼓1、制动衬片2、制动蹄铁3、凸轮4、回位弹簧5、轴销6、导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9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