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互连结构及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3099.1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1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38 | 分类号: | H01L23/538;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金属层 阻挡层 互连结构 第一层 介质层 通孔 半导体器件 层间介质层 第二金属层 侧壁 基底 电子迁移能力 本实用新型 接触电阻 浸润性 凹陷 减小 填充 暴露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连结构及半导体器件,所述互连结构包括:基底,第一层间介质层,位于基底上,且第一层间介质层内具有第一金属层,第二层间介质层,覆盖第一层间介质层和第一金属层,且第二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暴露出部分第一金属层,第二阻挡层,形成于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部,且第二阻挡层的材质包含钽化钌;第二金属层,填充于第二凹槽内。在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部形成有第二阻挡层,且第二阻挡层的材质包含钽化钌,从而使得后续形成的第二金属层的浸润性更好。并且,第一金属层内形成有凹陷,使得通孔的底部呈弧形,增大了通孔电流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小通孔的接触电阻,增加抗电子迁移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互连结构及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半导体工业中,铜互连线正在逐渐取代铝互连线,与铝线相比,铜线有以下优点:1)电阻率2)良好的抵抗电子发生迁移的性能,铜的抗电子迁移能力比铝高;3)铜的熔沸点比铝的高,热预算比铝好。
但是,铜与氧化硅的附着能力很差,在氧化硅和硅中扩散率很高,铜的扩散会引起严重的金属污染。一般工艺制程中采用钽/氮化钽(Ta/TaN)作为铜扩散阻挡层,钽与铜很好的附着特性,氮化钽对铜有很好的扩散阻挡性。
然而,随着特征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在导线截面中,Ta/TaN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时Ta薄膜电阻率为150~180μΩ·cm,TaN为200~240μΩ·cm,使线电阻和通孔电阻增大,导致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和功率消耗恶化,同时随着特征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会影响Cu导线的抵抗电子发生迁移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连结构及半导体器件,解决因尺寸缩小而导致铜互连线产生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连结构,包括:基底;第一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基底上,且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内具有第一金属层;第二层间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二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阻挡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部,且所述第二阻挡层的材质包含钽化钌;以及,第二金属层,填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的,在所述互连结构中,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金属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可选的,在所述互连结构中,还包括第一阻挡层,所述第一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部,且所述第一阻挡层的材质包含钽化钌。
可选的,在所述互连结构中,所述第二凹槽包含:形成于所述第二层间介质层内的第三凹槽,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凹槽底部的所述第二层间介质层内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且所述通孔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
可选的,在所述互连结构中,所述互连结构还包括保护层,形成于所述第三凹槽的侧壁及底部以及所述通孔的侧壁,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含含氮的钽化钌。
可选的,在所述互连结构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阻挡层的厚度。
可选的,在所述互连结构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内形成有凹陷使得所述通孔的底部呈弧形。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基底;第一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基底上,且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内具有第一金属层;第二层间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二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阻挡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部,且所述第二阻挡层的材质包含钽化钌;第二金属层,填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3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MT兼容替代SOT563的封装
- 下一篇:一种功率模组的结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