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双循环水冷机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16779.4 | 申请日: | 2019-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温嘉斌;李昊;刘金辉;龚海桂;倪方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纯电动汽车 驱动电机 水冷 本实用新型 机壳本体 扰流柱 双循环 电机散热效果 交叉排列 出水口 高功率 进水口 体内腔 两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双循环水冷机壳,其解决现有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在高功率密度、长时间运行下,电机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其设有机壳本体,机壳本体上设有两套进水口和出水口,机壳本体内腔设有椭圆形扰流柱,椭圆形扰流柱均匀分布,交叉排列,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水冷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双循环水冷机壳。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要求高、功率密度大、输出转矩大、过载能力强、工作环境恶劣以及适合频繁起动、加速、制动等工作状态,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在工作时候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发,将会导致电机整体温度迅速升高,造成电机定子绕组损坏,转子永磁体不可逆退磁等一系列危害。目前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采用的冷却方式包括风冷和水冷,由于风冷技术体积大、重量重、散热差、故障率高等缺点,所以水冷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水冷电机的冷却水道一般开设在机壳内部,电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机壳上,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水再将机壳上的热量带走,目前一些水冷机壳主要采用螺旋水道、轴向水道,周向水道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差,进出水压差大,轴向温差大,易形成水垢、容易发生串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水冷机壳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效果较好的双循环水冷机壳。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上设有两套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将进水口a和出水口b设置在一侧,将进水口b和出水口a设置在另一侧,两套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双循环冷却回路,所述机壳本体内腔设有椭圆形扰流柱,所述椭圆形扰流柱均匀分布,交叉排列。
优选的,进水口a和出水口a通过冷却水道a形成回路,进水口b和出水口b通过冷却水道b形成回路,两条水道平行设置形成双循环冷却回路。
优选的,椭圆形扰流柱与冷却水流向成30°角排布。
优选的,椭圆形扰流柱长4-8mm。
优选的,椭圆形扰流柱排列时,行间距与扰流柱长度比例1.5-1.7,列间距与扰流柱长度比例0.9-1.1。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在机壳本体内腔设置双循环冷却回路,有效改善电机轴向温差大的问题,通过在机壳本体内腔设置椭圆形扰流柱对电机定子进行冷却,通过设置若干交叉排布的椭圆形扰流柱,有效改善冷却水流动不均匀,进出口水压差大等问题,冷却水在椭圆形扰流柱之间产生旋涡,引起水道中冷却水扰动,加快水流动,从而加快热量传递,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结构,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椭圆形扰流柱排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椭圆形扰流柱行、列间距示意图。
1-机壳本体;2-进水口a;3-出水口a;4-进水口b;5-出水口b;6-冷却水道b;7-冷却水道a;8-椭圆形扰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具体附图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6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流阻的电机圆环形水道结构
- 下一篇: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