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用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6285.6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7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庚;赵培杰;钟志清;王长慧;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4 | 分类号: | B62D65/14;B25B11/02 |
代理公司: | 44104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支脚 汽车座椅 装配 夹持 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 夹紧固定 支脚底座 驱动力 夹紧 同步传动机构 夹持位置 夹持装置 同步的 最优化 松开 变差 正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用夹持装置,为待装配汽车座椅的每一只座椅支脚设置一组支脚底座和夹持机构,以对每一只座椅支脚单独进行夹紧固定,使得每一组支脚底座和夹持机构均可以按照对应座椅支脚的实际情况而采用最优化的夹持位置和夹持方式,以确保待装配汽车座椅的每一只座椅支脚夹持的可靠性;通过同步传动机构同步的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夹持机构提供正向驱动力和反向驱动力,能够实现同时对待装配汽车座椅的全部座椅支脚进行夹紧固定或松开,避免待装配汽车座椅的部分座椅支脚被夹紧、部分座椅支脚未被夹紧而造成夹持可靠性变差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夹持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用夹持装置,用于生产线上座椅的装配。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座椅生产线上进行前中排座椅装配时需要对座椅支脚进行固定后才可以进行座椅的装配,否则会引起座椅安装过程中的晃动,严重者会导致座椅倾倒,造成座椅产品损坏和人员伤害。
目前,普遍的汽车座椅装配夹具一般需要配备气动装置才能使夹具松开或夹紧座椅支脚,而且气动装置的配备仅用于需要取下或者装上座椅支脚的工位,其余工位并不需要,给汽车座椅夹具配备气动装置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在其他不需要使用气动装置的工序,输气管道等的布置会显得冗余,不可避免地产生增加座椅装配线布置、维护难度及噪音等问题。
进行汽车座椅装配时,一个夹具只能对应用于装配某一类支脚相同座椅,并不能在同一夹具上根据需求完成不同类别支脚座椅的装配,夹具利用率低,且往往开发更多的夹具,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用夹持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座椅装配用夹持装置设有基座、夹持机构、同步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
所述基座对应待装配汽车座椅的每一只座椅支脚设有一个支脚底座,每一个所述支脚底座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夹持机构,使得:处于夹紧状态时,每一个所述夹持机构均能够将对应的座椅支脚夹紧固定在对应的支脚底座上,且各只所述座椅支脚被夹紧固定后的相对位置与在所述待装配汽车座椅上的相对安装位置相同;
其中,各个所述夹持机构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夹持机构均在受到正向驱动力作用时处于所述夹紧状态,在受到反向驱动力作用时处于松开状态;第二组的夹持机构均在受到所述反向驱动力作用时处于所述夹紧状态,在受到所述正向驱动力作用时处于松开状态;所述正向驱动力和反向驱动力的方向相反,所述夹持机构能够在处于所述松开状态时松开对所述座椅支脚的夹紧固定;
在所述操纵机构的控制下,所述同步传动机构能够为所述第一组的夹持机构提供所述正向驱动力并同时为所述第二组的夹持机构提供所述反向驱动力,或者,所述同步传动机构能够为所述第一组的夹持机构提供所述反向驱动力并同时为所述第二组的夹持机构提供所述正向驱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同步传动机构设有主轴、凸轮、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并对应所述第一组的每一个夹持机构设有一根第一驱动杆,对应所述第二组的每一个夹持机构设有一根第二驱动杆;
所述第一组、第二推板、主轴、第一推板和第二组沿所述反向驱动力的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二推板、主轴和第一推板均垂直于所述反向驱动力;所述主轴可旋转的安装在主轴支座中,所述凸轮具有椭圆形凸轮边,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上,使得所述椭圆形凸轮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接触;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相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推板上的第二推板穿孔后与对应夹持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板相固定,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推板上的第一推板穿孔后与对应夹持机构的驱动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6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