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池智能修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09158.3 | 申请日: | 2019-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8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锋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底 盖板 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 汽车电池 侧挡板 固定板 修复器 支板 智能修复 螺槽 螺孔 硫酸铅结晶体 底板 表面设置 导线开孔 底板两端 电瓶极板 化学变化 脉冲电流 一端设置 大电流 惰性的 盒体 形板 配合 体内 修复 刺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电池智能修复器,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修复器本体、保护盖和封底,保护盖与封底互相配合形成盒体,修复器本体设置在盒体内;保护盖与封底均为“U”形板结构,封底包括底板、侧挡板和盖板,底板两端分别与侧挡板和盖板连接;侧挡板和盖板一端设置有若干螺孔;盖板一表面设置有若干导线开孔;保护盖包括固定板和支板,固定板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板连接;固定板和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螺槽;螺槽与螺孔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修复器产生一个脉冲电流,利用瞬间的大电流去刺激电瓶极板上已经变得惰性的硫酸铅结晶体,使它重新参与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修复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电池智能修复器。
背景技术
汽车电池是汽车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供给设备,常见的汽车电池通常都会设置自充电装置,在汽车运行过程中,通过电感电流为电池充电。但长时间的频繁充放电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当电池内部的电极板在电解液中被钝化后,很难再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使电池无法放电,而普通的充电电压又无法达到激活电极板的作用,进而无法修复汽车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电池智能修复器,通过修复器产生一个脉冲电流,利用瞬间的大电流去刺激电瓶极板上已经变得惰性的硫酸铅结晶体,使它重新参与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修复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汽车电池智能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保护盖和封底,所述保护盖与封底相互配合形成盒体;所述修复器本体固定在盒体内;所述保护盖为“U”形板结构;所述保护盖包括固定板和支板;所述固定板两端均与支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螺槽;所述支板一表面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封底为“U”形结构;所述封底的尺寸与保护盖相适应;所述封底包括底板、侧挡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两侧分别与侧挡板和盖板连接;所述侧挡板与盖板一侧均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与螺槽相配合;所述盖板一表面设置有若干导线开孔;
其中,所述修复器本体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反接保护电路、滤波电路和脉冲发射电路;所述反接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T1和滑动变阻器VR1;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1;所述脉冲发射电路包括脉冲发射芯片U2、三极管T3、三极管T4、MOS管Q3、电感L1和水泥电阻R14;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滑动变阻器VR1与光耦合器U1的3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光耦合器 U1与脉冲发射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脉冲发射芯片U2的7引脚与三极管T3 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T4的基极与MOS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通过电感L1与水利电阻R14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筋条。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器本体还包括若干导线,所述导线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导线与导线开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器的导线一端与固定端子连接;所述端子与汽车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修复器产生一个脉冲电流,利用瞬间的大电流去刺激电瓶极板上已经变得惰性的硫酸铅结晶体,使它重新参与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修复作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汽车电池智能修复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护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锋,未经李建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91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