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21446.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9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伏美燕;邓虎成;周文;郭晓博;卢涛;赵晨阳;赵亮;陈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邹仕娟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岩储层 信息 分类 处理 方法 数据处理 终端 | ||
1.一种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岩石类型的确定;
第二步,在不同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对储层类型进行确定;
第三步,根据判别的储层类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拟合曲线,获得孔渗关系公式,利用该公式进行渗透率计算;
所述第一步的岩石类型的确定包括:
(1)对中东地区灰岩的成分进行岩石薄片的观察和鉴定;
(2)统计其中灰泥基质、低能颗粒、高能颗粒的相对含量,低能颗粒指绿藻、双壳、底栖有孔虫;高能颗粒指贝类、厚壳蛤、棘皮类、苔藓虫、层孔虫、珊瑚;
(3)利用图版,将灰泥基质、低能颗粒、高能颗粒三个组分的相对含量归一化后进行投点,通过投点确定对应的岩石类型;
所述第二步在不同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对储层类型进行确定,分为7类储层类型:
A泥灰岩,为非储层,灰泥基质含量大于90%;
B粒泥灰岩,为差储层,颗粒含量10-50%,岩石结构以基质支撑结构,孔隙以晶间孔为主,发育铸模孔,孔喉半径分布具有双峰型,半径小的孔喉占优势;
C低能颗粒灰岩,颗粒含量大于50%的储层,孔隙以生物体腔孔和铸模孔为主,为大孔细喉道型;
D混合颗粒灰岩II类,颗粒含量大于50%的储层,孔隙以晶间孔和体腔孔为主,较少生物铸模孔,孔喉半径分布具有双峰型,两类孔喉相比无明显占主导的类型;
E混合颗粒灰岩I类,颗粒含量大于50%储层,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发育铸模孔、生物体腔孔,孔隙类型具有双重性,孔喉半径分布具有双峰型,以半径大的孔喉为主,喉道以缩颈型为主;
F高能颗粒灰岩II类,颗粒含量大于50%的储层,但粒间存在灰泥,形成以粒间孔、粒间溶孔和晶间孔的组合,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喉道粗,渗透率良好,孔喉半径分布不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以半径大的孔喉为主;
G高能颗粒灰岩I类,颗粒含量大于75%的好储层,粒间无灰泥基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出现粒内溶孔,喉道粗,渗透率良好,孔喉半径分布以大孔喉为主,喉道以孔隙缩小型为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根据每个岩样测定的灰泥基质、低能颗粒、高能颗粒的相对含量,结合孔隙类型,确定对应的储层类型,通过对所有岩样的储层类型进行分析后,将每类储层类型对应的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并回归拟合出以孔隙度为函数的渗透率计算公式,总共形成6个储集岩的公式;再以测井孔隙度为函数,利用以上渗透率的公式分储层类型计算对应渗透率。
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的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包括:
岩石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应的岩石类型;
储层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在不同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对储层类型进行确定;
不同储层类型孔渗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判别的储层类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拟合曲线,获得孔渗关系公式,利用该公式进行渗透率计算。
4.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的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碳酸盐岩储层信息分类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14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