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隔板热耦合精馏塔及环己醇精制分离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18141.4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兵;张英;薄德臣;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3/42;C07C29/80;C07C3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板 耦合 精馏塔 己醇 精制 分离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耦合隔板精馏塔。其中隔板位于塔身内部上段,且竖直设置并沿塔身轴线延伸,隔板将塔内空间分隔为三个部分:第一预分离段、第二预分离段和塔底公共提馏段;所述热耦合隔板精馏塔还包括气相分配控制装置。气相分配装置包括:填料层,其用于脱除来自公共提馏段的返塔气相中的液体;分配层,其位于填料层上方,该分配层中设有气相通道,该气相通道的两个独立入口根据预设的气相分配比、通过气相分配机构设置为开口尺寸可调节;该气相通道的两个相应的独立出口与通往隔板两侧的升气通道连通。本发明克服了气相分配控制不够准确、气相分配比调节范围较小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热耦合精馏塔,尤其是涉及一种上隔板热耦合精馏塔及环己酮生产过程中副产环己醇分离精制工艺。
背景技术
环己酮是制备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等尼龙中间体的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溶剂、合成橡胶以及工业涂料等方面。在工业生产中,环己酮主要通过环己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脱氢反应制得。环己醇脱氢反应包括几个平行竞争的反应,其中环己醇脱氢生成环己酮是主反应,副反应主要有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环己醇芳构化生成苯酚以及环己酮缩合生成环己烯基环己酮等,反应产物统称为粗醇酮混合物。目前,传统工艺中环己醇脱氢后的粗醇酮混合物一般采用先脱轻、后脱重的蒸馏流程进行环己酮的精制。其流程中的主要设备包括脱轻塔、环己酮塔及环己醇塔。经过分离和精制从而得到高纯度合格产品环己酮(99.98%)及满足脱氢反应要求的环己醇(90%)。
目前,国内外环己酮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一是苯酚催化氢化法;二是环己醇催化脱氢法,目前工业上收率普遍在 55~65%之间。三是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法,这一方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环己酮、环己醇的主要工艺。
国外对环己酮生产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优化升级上,目的是提高环己烷催化氧化为环己酮及环己醇的转化率,降低系统环己烷循环量;而对环己酮和环己醇的分离过程的报道基本没有。
国内环己酮生产装置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是无催化氧化法(例如巴陵石化),该方法的特点是将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氧化反应,反应中不使用催化剂,以环己酮和环己醇为引发剂,用空气或氧气将环己烷氧化为环己基过氧化氢、环己酮、环己醇、C6以下的一元、二元羧酸及其环己醇酯;第二步为分解反应,用醋酸钴(或其他钴盐)作催化剂,在低温、碱性条件下,将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为环己醇和环己酮,分解后的反应液经精馏分离得到产品环己酮和粗环己醇,粗环己醇再经脱氢得到环己酮,反应过程中环己烷转化率一般为3%~5%,环己醇和环己酮总选择性为80%左右。由于生产过程中苯转化为环己酮的过程中,其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较低,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要获得高纯度的环己酮产品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和精制过程。
CN201710254368.4公开了一种环己酮的精馏装置及方法,包含轻组分一塔、环己酮一塔、轻组分二塔和环己酮二塔;环己酮一塔的塔釜设有余热再沸器。该方法是环己酮/环己醇含杂混合物进入轻组分一塔,轻组分一塔的塔顶采出物料进入余热再沸器,通过对环己酮一塔塔釜物料进行热交换后,采出物料与未冷凝气体的冷凝液合并,再分别进入轻组分一塔回流口和轻组分二塔进料口,轻组分二塔塔顶采出轻质油,轻组分二塔塔釜采出物料进入环己酮二塔进料口,环己酮二塔塔顶采出溶剂级环己酮,轻组分一塔和环己酮二塔的塔釜采出物料进入环己酮一塔进料口,环己酮一塔塔顶采出化纤级环己酮。该发明工艺流程在于综合多个环己酮分离装置的低温位热能的高效利用,能耗低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8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