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对账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7112.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兴;曾东林;李昀;邓卫兵;邹荣雨薇;郭少敏;谢昭杰;高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G06F16/27;G06F21/6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对账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区块链接口,获取参与对账的多个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多个第一待对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包括整体待对账数据;判断所述多个第一待对账数据是否相同;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为正确数据;若不同,确定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为第一问题对账数据。本申请通过在区块链中进行统一对账,只需一次对账和一次数据传输,即可完成对账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对账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对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账是各种企业、公司或银行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账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对账往往是由对账各方各自获取用于对账的数据独立对账,因此需要多次计算和多次传输过程,在传输过程中容易使数据产生遗失或出现误差,同时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由于对账各方都需要进行独立计算,导致计算量较大,对账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对账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区块链中进行统一对账,只需一次对账和一次数据传输,即可完成对账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对账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对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区块链接口,获取参与对账的多个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多个第一待对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包括整体待对账数据;
判断所述多个第一待对账数据是否相同;
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为正确数据;
若不同,确定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为第一问题对账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不相同,向所述多个用户端发送第一数据请求信息;
获取所述多个用户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请求信息分别自动生成并发送的多个第二待对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待对账数据包括所述整体待对账数据中的明细数据;
将所述多个第二待对账数据中不相同的数据确定为第二问题对账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问题对账数据,生成第二数据请求信息;
向所述多个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请求信息;
获取所述多个用户端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请求信息分别自动生成并发送的多个第三待对账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待对账数据包括所述整体待对账数据中的字段数据;
将所述多个第三待对账数据中不相同的数据确定为第三问题对账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对账数据为所述多个用户端利用预设的公钥对所述整体待对账数据进行加密后得到的,在所述判断所述多个第一待对账数据是否相同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与所述公钥对应的私钥,对所述多个第一待对账数据进行验证;
若通过,进行后续步骤。
可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问题对账数据进行加密后发送至所述多个用户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问题对账数据,确定所述第三问题对账数据中所包含的问题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问题数据类型以及预设的数据修复规则,对所述第三问题对账数据进行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7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本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优化传感自动控温水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