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412943.4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9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彭金霞;张兴志;李琼珍;韦嫔媛;何苹萍;官俊良;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A01K61/80;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蛎 家系 幼虫 培育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饵料桶、储水桶、幼虫培育管、培育管支架及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氧气管、进水管、饵料管及排水主管;所述氧气管连有气泵,并分出支路通入饵料桶、储水桶及幼虫培育管中;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通入储水桶及幼虫培育管中;所述饵料管的两端分别连通饵料桶及储水桶;所述饵料桶及储水桶内分别设有水泵Ⅰ及水泵Ⅱ;所述进水管及饵料管分别连接水泵Ⅱ及水泵Ⅰ;所述幼虫培育管架设在培育管支架上,上部连有排水支管,内部设有筛网管;所述排水支管连接排水主管;所述排水主管通入储水桶中。本发明简单实用,可以避免牡蛎幼虫混杂,方便换水和投饵,减少工作量,提高培育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牡蛎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家系选育是新品种培育的有效方法,已经在动物或植物育种中取得广泛应用。家系建立并进行系统选择是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利用家系选育对牡蛎进行性状改良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并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长牡蛎海大2号及福建牡蛎金蛎1号等优良新品种。
家系选择由于将整个家系作为选择或淘汰的单位,所以各家系之间应该彼此隔离或者标记清楚,互不混杂。现有的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设施简单,往往只有独立的塑料桶,培育过程需定期换水,换水网袋在家系间循环使用,容易引起不同家系幼虫混杂。另外,放有幼虫的塑料桶重量较大,导致换水过程操作繁重,费时费力,缺少专门、有效的家系幼虫培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避免在牡蛎幼虫培育时幼虫混杂,同时方便换水和喂食,减少工作量,提高培育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装置,包括饵料桶、储水桶、幼虫培育管、培育管支架及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氧气管、进水管、饵料管及排水主管;所述氧气管的前端连有气泵,中部连出支路,分别通入所述饵料桶及储水桶中,末端通入所述幼虫培育管中;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入储水桶中,另一端通入所述幼虫培育管中;所述饵料管的两端分别通入饵料桶及储水桶;所述饵料桶及储水桶内分别设有水泵Ⅰ及水泵Ⅱ;所述进水管及饵料管分别连接水泵Ⅱ及水泵Ⅰ;在所述储水桶中还设有净水装置;至少两组所述幼虫培育管架设在培育管支架上;所述幼虫培育管的上部连有排水支管,内部设有筛网管;所述排水支管连接排水主管;所述排水主管通入储水桶中的净水装置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筛网管包括筛绢网袋及网袋支架花管;所述筛绢网袋套在网袋支架花管外。所述网袋支架花管为PVC管制成的镂空管状结构,可用于支撑所述筛绢网袋;根据牡蛎幼虫不同生长阶段壳高及壳长大小,选择合适的筛绢网袋,将牡蛎幼虫的筛绢网袋套于网袋支架花管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进水管及饵料管上均设有流量计;所述氧气管、进水管、饵料管、排水主管及排水支管上均设有阀门。所述流量计用以观测水流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述阀门任意开关,以调整水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氧气管及进水管的末端均分出与每组幼虫培育管对应的支路,并分别通入相应的所述幼虫培育管中。每组所述幼虫培育管中均不断通入水和氧气,适合牡蛎幼虫的生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每组所述排水支管的管口位置均设有筛网。所述筛网能够隔住牡蛎幼虫,避免幼虫进入所述排水支管或排水主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所述净水装置中至上而下分别充填过滤棉、活性炭、火山石及生物填料。从排水主管流入储水桶中的养殖水通过多层过滤材料,确保过滤效果良好,从而可以回收再利用;所述生物填料可以为硝化细菌等菌类提供生存附着环境,用以分解水中有机杂质。
一种牡蛎家系幼虫培育装置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2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