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逼真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0126.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寅;杨启亮;程志全;姜巍;周旭;吴彤;雷运洪;林帅;拉尔夫·马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化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湖南化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5/04;G06T7/41;G06T1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丁朋华 |
地址: | 210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逼真 面部 特征 三维 人体 参数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逼真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训练三维人体参数化数学模型,针对要处理的用户对象,基于三维人体原始数据,求解出逼近求解方程中与用户对象相关的变量,重建出用户对象具有几何外形数据的三维人体模型;建立具有纹理贴图的标准模板。即建立标准纹理,该标准纹理对用户实例提供基础的纹理图片,并提供通用的纹理映射信息;实现具有高逼真度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结果。通过纹理映射,将用户的纹理图片匹配在标准纹理图片上。进而,使用图片无缝融合算法,降低用户的纹理图片与标准纹理图片之间存在的色调差异,实现两者间的无缝拼接,得到最终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逼真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人体建模是充满挑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
首先,人体是由多种材质组成的动态对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难以完美地数字化三维再现,而且三维人体原始数据是不完美的,永久性地具有原始数据缺陷。
通过研究发现:海量的三维人体模型实例组成了一个三维人体空间,并可以用参数化数学模型来公式化地描述该三维人体空间,建立具体三维人体实例的三维人体模型结果,这就是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功能稳定:因为所求解出的结果一定符合三维人体参数化数学模型,所以,即便输入的是残缺数据,依旧能自动地建立完整的三维人体模型结果。从而,它避免了传统三维扫描方法经常因数据残缺导致结果有缺陷的不足。
其次,用户感知的敏感性,用户非常容易察觉到结果的失真度。因此,三维人体建模不但要求能准确复现人体三维外形几何数据,还要求视觉效果的逼真度,这其中面部特征尤为重要。
根据文献检索,与本发明相关的代表性专利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有关的专利有CN201310215996.3和CN201310555513.4。201310215996.3为三维人体形态和姿态的无标记点实时复原方法;CN201310555513.4为表演者的无标记点三维实时捕获系统。这两个专利均为本发明所在项目组的既有工作,提出了各自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对三维人体几何外形的姿态和形态实现了求解。上述专利采用离散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更加关注人体的参数化表示,对面部特征缺乏高逼真度的表示。
2)与面部纹理重建相关专利:基于单帧人脸图像的实时三维人脸重建方法CN201811418790.X、一种基于三向的三维激光下的面部纹理特征扫描仪CN201620396107.7、一种三维头部建模方法及装置CN201610371399.3。上述专利,是通过一些面部特征点,如两个眼睛中心、鼻尖点等,计算仿射矩阵,通过仿射矩阵再计算模型与纹理图像的匹配关系。上述专利重建的纹理主要侧重于面部特征的逼真度,不具备统一的纹理映射信息,难以用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具体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逼真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解决了具有高逼真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逼真面部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方法,获取用户对象的三维人体原始点云数据以及面部特征点的位置;
通过训练后的三维人体参数化数学模型,求解出与用户对象相关的形态空间参数和姿势空间参数,同时重建出用户对象具有高逼真面部几何特征的三维人体模型;
预先建立标准纹理模板。通过重建出的高逼真面部几何特征的三维人体模型,将采集的用户面部纹理图片投影到上述三维人体模型上,从而替换掉标准纹理模板的面部区域,再通过泊松融合算法实现两者间的无缝拼接,得到具有高逼真面部纹理特征的三维人体参数化建模结果。
进一步的,三维人体参数化数学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化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湖南化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化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湖南化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0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