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洞地层桩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9994.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方贤强;唐文;陈国占;翁平;林忠全;蔡从灯;孟令军;林开隆;张聚坤;郑宏武;王杰成;陈明海;柳清荣;廖金龙生;程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38;E02D17/18;E02D27/3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林朝熙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洞 地层 桩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为一种溶洞地层桩基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施工段进行地理勘查,所述地理勘测包括测量溶洞大小、溶洞直径、溶洞深度,并确定溶洞群的位置及分布情况;步骤二:根据溶洞群竖向分布和横向分布情况进行分组;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的溶洞群分组情况划分独立作业单元,对统一溶洞群分组的作业单元进行统一钻孔及统一回填操作。本发明能够在溶洞地段进行桩基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为一种溶洞地层桩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岩溶强烈发育场地,易出现大规模溶洞洞顶最小埋深9.50m,平均洞径约6m,最大洞径高达30m左右(串珠状),溶洞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深,水位变化幅度大,部分地段水位在土石界面上下波动,岩溶的发展较快,岩溶场地稳定性为不稳定。
正是基于上述岩溶地质构造的特殊性,使得场地溶洞地段冲孔桩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的连续性遭到了岩溶地貌特征的破坏,与普通地质条件相比,技术难度更为复杂,病害类型较多,常见的施工病害有漏浆、漏混凝土、卡钻、埋钻及偏孔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洞地层桩基施工方法,其能够在溶洞地段进行桩基施工。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溶洞地层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施工段进行地理勘查,所述地理勘测包括测量溶洞大小、溶洞直径、溶洞深度,并确定溶洞群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步骤二:根据溶洞群竖向分布和横向分布情况进行分组;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的溶洞群分组情况划分独立作业单元,对统一溶洞群分组的作业单元进行统一钻孔及统一回填操作。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统一钻孔时桩孔需钻至相应溶洞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回填操作根据探明的各分组溶洞深度采用不同的回填处理方案,当
溶洞深度小于3米时,采用冲击穿溶洞上盖后回填片石及黏土,待48小时后继续冲击成孔;当
溶洞深度大于3米且小于10米时,采用冲孔击穿溶洞上盖后,用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待24小时后继续浇筑直至混凝土面高于溶洞顶盖,待48小时后继续冲击成孔;当
溶洞深度大于10米时,采用地质钻机,在拟成桩区域的四周离桩周500mm处,每间隔400mm钻一个110mm孔口至溶洞内,并在该钻孔内插入25mm的钢筋,外套110mm的PVC管,并在PVC管外系绳,使桩周形成护壁围堰,再往溶洞内浇筑混凝至溶洞顶,待4天后再进行成桩施工。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四:在将各溶洞群分组内回填后,各任意相邻的溶洞群组之间相互充分压实。
优选的,所述回填操作时采用C15或C20早强砼。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9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