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湿速干面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8578.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宏翔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00 | 分类号: | D04B1/00;D04B1/14;D04B1/16;D01D5/253;D01D1/09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速干面料的制备方法,原料为棉纤维和异形纤维;工艺流程为:上机编织→预定型→前处理→染色→柔软处理→开幅定型;异形纤维的制备过程为:按FDY工艺,将PET熔体和PA6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挤出制得FDY丝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得到异形纤维;喷丝孔为形喷丝孔,形由一横线以及与其垂直连接的两竖线组成;分配是指控制PET熔体流经一横线,同时控制PA6熔体流经两竖线。本发明采用了简单的制备方法制得了有利于水分导出的具有扭曲形态的纤维,进而制得了导湿效率更高的吸湿速干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湿速干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织面料一般采用全棉或者棉与其他纤维素纤维混纺的方式织造,纤维素纤维的吸湿性好,当人体大量出汗时,可以快速吸走人体表面的水分,但是进入纤维中的水分很难蒸发,原因是纤维素纤维的亲水性太强,水分在纤维中的迁移阻力较大,贴近皮肤的一侧吸收水分后,无法快速抵达外侧,所以,无法快速蒸发。另外,吸水后的纤维素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变大,穿着时,面料的伸缩性下降,会带来穿着体验感变差。
现有技术中一般设计内层疏水、外层吸湿的双层结构来实现面料的吸湿速干,特别是对于内层疏水性的控制,选择疏水性的纤维,或者在其基础上对内层进行疏水整理,但是效率仍然有限。疏水整体的效果不持久,经过多次摩擦和洗涤很容易失效;最常见的方式还有异形截面的疏水性纤维,但是一般的异形截面纤维的沟槽结果在同一侧,其导湿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有提高。
因此,研究一种导湿效率更高的吸湿速干面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湿效率更高的吸湿速干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吸湿速干面料的制备方法,原料为棉纤维和异形纤维;工艺流程为:上机编织→预定型(温度180℃,超喂5%,车速20m/min,时间30秒)→前处理(消泡剂0.6g/L,分散剂1g/L,渗透剂2g/L,双氧水稳定剂1g/L,纯碱2g/L,双氧水4g/L,pH值10.5,温度92℃,时间35分钟;酸处理,加冰醋酸0.6g/L,温度50℃,时间10分钟;脱氧处理,除氧酶0.18g/L,温度45℃,时间10分钟)→染色(采用二浴法在THEN气流染色机进行染色,染棉时使用活性染料,染色温度为60℃,染色时间为60分钟;染涤纶时使用分散染料,染色温度为130℃,染色时间为20分钟)→柔软处理(染涤纶时加吸水柔软助剂OH-600 1%,染色后柔软吸水速干处理,温度45℃,时间15分钟)→开幅定型(温度100℃,超喂1%,车速15m/min,时间120秒);
上机编织时,选用机号为24G的德乐大圆机;编织工艺织针的安排为上针和下针采用罗纹对针,三角的安排为第一路上针全成圈,下针第一跑道集圈第二跑道浮线;第二路只在下针全成圈;第三路上针全成圈,下针第一跑道浮线第二跑道集圈;第四路只在下针全成圈;第一、二路循环3次,第三、四路循环3次;第一、三路接由棉纤维组成的14.8tex棉纱,第二、四路接由异形纤维组成的8.3tex涤锦复合纱;
异形纤维的制备过程如下:
按FDY工艺,将PET熔体和PA6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挤出制得FDY丝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得到异形纤维;
喷丝孔为形喷丝孔,形由一横线以及与其垂直连接的两竖线组成,两竖线分别位于一横线的两侧,两竖线与一横线的交点都位于一横线端点的位置上;
一横线和两竖线的宽度相同;两竖线的长度相同,两竖线的长度与一横线的长度之比为4~6:10;一横线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为6~8:1;
所述分配是指控制PET熔体流经一横线,同时控制PA6熔体流经两竖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宏翔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宏翔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85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