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7375.9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4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韩高辉;范光辉;孙志杰;周嵩扬;余涛;刘玉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H01M10/6567;B60K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杨敬禹 |
地址: | 450066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制冷框,制冷框内设置有电池,电池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制冷框内设置有与第一散热机构相连接的第二散热机构和储液箱;第一散热机构包括导热块,导热块内表面与电池外侧面相贴合,导热块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室,第一散热室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散热室连通的第二散热室,第一散热室、第二散热室内均充有冷却液,第一散热室内、位于电池两侧对称设置有使第一散热室和第二散热室内的冷却液进行交换的输液机构。本发明在能有效的对电池进行循环散热的同时,当发生液体渗漏,能采用第二套散热装置对电池进行紧急散热,防止液体泄露发生安全事故,并支撑汽车行驶到维修地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环境以及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日益紧张,而电动汽车因排具有放量低、对环境污染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使用价值。
车载动力电池既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限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其使用寿命、输出功率均与其温度的高低密不可分。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散热方式大都为风冷和水冷相结合,但因液体在使用过程若出现渗漏,驾驶员也并不知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没有后续补救措施支撑车辆行驶到维修地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制冷框,所述制冷框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底面固定设置在车辆底盘的电池固定架上,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制冷框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相连接的第二散热机构和储液箱;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内表面与电池外侧面相贴合,所述导热块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室,所述第一散热室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散热室连通的第二散热室,所述第一散热室、第二散热室内均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一散热室内、位于所述电池两侧对称设置有使第一散热室和第二散热室内的冷却液进行交换的输液机构。
优选的,所述输液机构包括若干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室底部的螺纹杆,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室中部的所述螺纹杆伸出所述第一散热室的底部并固定有电机,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螺纹杆上滑动连接有阻水板,所述阻水板与螺纹杆连接处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杆相适配,所述电机与车辆小电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分别通过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与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进水端与第一散热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出水端与储液箱相连,所述第二水泵进水端与储液箱相连,所述第二水泵出水端与第一散热机构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通过连杆与第一散热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气缸输出端,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制冷框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外框,所述连杆固定在所述外框的端面上,所述外框左右两侧的腔体内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组件,所述外框内壁、靠近电池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朝向电池的导风罩。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垂直于外框底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沿固定杆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所述外框底部、位于所述叶片的下方设置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叶片朝向一侧倾斜设置,且高端朝向通风孔设置,所述叶片的长度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增加。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气缸、风机还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报警装置与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内设置有PLC控制器及微型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技学院,未经郑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3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