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轮胎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2530.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B26D1/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兴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8 | 代理人: | 王成红 |
地址: | 1221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轮胎 回收 装置 | ||
1.一种橡胶轮胎回收装置,包括控制屏(2),收集车(5),卡扣(6),存放柜(7)和废弃轮胎(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砂石去除机构(1),钢圈分离机构(3)和钢丝网分离机构(4);砂石去除机构(1)顶部右侧设置有控制屏(2);砂石去除机构(1)右侧设置有钢圈分离机构(3);钢圈分离机构(3)内中右侧设置有钢丝网分离机构(4);钢圈分离机构(3)底部左侧设置有收集车(5);钢圈分离机构(3)前端底中部设置有卡扣(6),并且卡扣(6)后左侧与收集车(5)相连接;钢圈分离机构(3)底部右侧设置有存放柜(7);钢圈分离机构(3)内中左侧设置有废弃轮胎(8);
砂石去除机构(1)包括第一底架(101),侧挡门(102),侧挡板(103),第一收集舱(104),第一收集盒(105),第一电机(106),第一传动轮(107),限位辊组(108),传动轮组(109),传送机构(1010),第二传动轮(1011),第三传动轮(1012),第四传动轮(1013),第一偏心轮(1014),圆轴辊(1015),三角板(1016),直杆传动杆(1017),第一电动推杆(1018),钢刷辊(1019),第二电动推杆(1020),第一平齿轮(1021),第五传动轮(1022),第一锥齿轮(1023),第二锥齿轮(1024),第二平齿轮(1025),第三平齿轮(1026)和异形推挤板(1027);第一底架(101)左上方与侧挡门(102)进行翻转连接;第一底架(101)右上方与侧挡板(10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底架(101)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一收集舱(104);第一底架(101)顶部中左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06);第一底架(101)内中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018);第一收集舱(104)内右底部设置有第一收集盒(105);第一电机(106)后侧轴心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07);第一传动轮(107)左下方与限位辊组(108)进行传动连接,并且限位辊组(108)前后端轴心均与第一底架(10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107)右侧与第二传动轮(1011)相连接;限位辊组(108)前端轴心设置有传动轮组(109);限位辊组(108)左下方与传送机构(101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传送机构(1010)前端的左右两侧和后端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底架(1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1011)前端通过转轴与第三传动轮(1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1011)右下方与第五传动轮(1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1012)右下方与第四传动轮(1013)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1013)前端轴心与第一底架(10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1013)后侧轴心与第一偏心轮(1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偏心轮(1014)内左底部与圆轴辊(1015)进行滑动连接;圆轴辊(1015)后端轴心与三角板(1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三角板(1016)前端右侧与第一底架(101)相连接;三角板(1016)左下方与直杆传动杆(1017)进行传动连接;直杆传动杆(1017)前端左侧与异形推挤板(1027)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异形推挤板(1027)前中上方与第一底架(10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018)底端左侧与钢刷辊(1019)进行转动连接;钢刷辊(1019)底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102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电动推杆(1020)右端与第一底架(10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1020)底部左侧与第一平齿轮(10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平齿轮(1021)顶部轴心与钢刷辊(1019)相连接;第一平齿轮(1021)后侧与第三平齿轮(1026)相互啮合;第五传动轮(1022)前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1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1023)前底部与第二锥齿轮(1024)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1024)底部轴心与第二平齿轮(102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平齿轮(1025)前端与第三平齿轮(1026)相连接;第一底架(101)顶部右侧与控制屏(2)相连接;第一底架(101)右端底部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第二传动轮(1011)右上方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第一底架(101)内中右侧为空槽状,并且空槽与传送机构(1010)中部设置有一个凸起的垫板;
钢圈分离机构(3)包括第二底架(301),第一支撑架(302),第一传动辊(303),第六传动轮(304),第三电动推杆(305),第一支撑块(306),单切刀(307),双切刀(308),第七传动轮(309),第八传动轮(3010),第九传动轮(3011),第四平齿轮(3012),第五平齿轮(3013),第十传动轮(3014),轴杆(3015),限位块(3016),第一弹簧(3017),U型块(3018),把手杆(3019),第六平齿轮(3020),轮齿套环(3021),第十一传动轮(3022),第二收集盒(3023)和复位弹簧板(3024);第二底架(301)内中左侧与第一支撑架(302)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底架(301)顶部左侧与第七传动轮(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架(301)内顶部中左前侧通过螺栓与单切刀(307)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底架(301)内顶部中左前侧通过螺栓与双切刀(308)进行螺栓连接,并且双切刀(308)位于单切刀(307)底部;第二底架(301)内中底部与轴杆(3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302)前中顶部与第一传动辊(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辊(303)后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辊(303)右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305)进行焊接;第六传动轮(304)右下方与第十一传动轮(3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305)右端与第一支撑块(306)进行焊接;第七传动轮(309)右侧与第八传动轮(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0)右侧与第九传动轮(3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0)后端轴心与第四平齿轮(3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3012)右侧与第五平齿轮(3013)相互啮合;第五平齿轮(3013)后端轴心与第十传动轮(3014)进行转动连接;轴杆(3015)外表面中后侧设置有限位块(3016);轴杆(3015)外表面中后侧设置有第一弹簧(3017),并且第一弹簧(3017)位于限位块(3016)后侧;轴杆(3015)外表面中后侧设置有U型块(3018),并且U型块(3018)位于第一弹簧(3017)后侧;轴杆(3015)外表面后侧设置有第六平齿轮(3020);轴杆(3015)外表面前部与第二收集盒(3023)进行转动连接;U型块(3018)左端中部设置有把手杆(3019);第六平齿轮(3020)外表面与轮齿套环(3021)进行套接,并且轮齿套环(3021)后侧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3022)相连接;第二收集盒(3023)内左底部与复位弹簧板(3024)进行翻转连接;第二底架(301)左下方与砂石去除机构(1)相连接;第二底架(301)内中右侧与钢丝网分离机构(4)相连接;第二底架(301)底部左侧与收集车(5)相连接;第二底架(301)前端底中部与卡扣(6)相连接;第二底架(301)底部右侧与存放柜(7)相连接;
钢丝网分离机构(4)包括第二支撑架(401),第二传动辊(402),第十二传动轮(403),第四电动推杆(404),第二支撑块(405),收卷辊(406),第一支撑座(407),第二电机(408),限位手轮(409),第二支撑座(4010),第二偏心轮(4011),支撑杆(4012),C型传动杆(4013),套杆(4014),第二弹簧(4015)和削刀(4016);第二支撑架(401)前中顶部与第二传动辊(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辊(402)后端轴心与第十二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辊(402)右端中部与第四电动推杆(404)进行焊接;第四电动推杆(404)右端与第二支撑块(405)进行焊接;第二支撑块(405)右上方设置有收卷辊(406);收卷辊(406)前端轴心和后端轴心均与第一支撑座(407)相连接;第一支撑座(407)后底中部轴心设置有第二电机(408),并且第二电机(408)前端轴心与收卷辊(406)相连接;第一支撑座(407)前底中部轴心设置有限位手轮(409),并且限位手轮(409)后端轴心与收卷辊(406)相连接;第一支撑座(407)左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4010);第二支撑座(4010)后端轴心与第二偏心轮(4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偏心轮(4011)右端下方与支撑杆(4012)进行焊接;支撑杆(4012)右下方与C型传动杆(4013)进行传动连接;C型传动杆(4013)右上方与套杆(4014)进行传动连接;套杆(4014)外表面上方与第二弹簧(4015)进行套接;套杆(4014)底部设置有削刀(4016);削刀(4016)右端中部设置有加热丝;第二支撑架(401)底部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3)左侧和左上方均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第一支撑座(407)顶端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第二支撑座(4010)顶端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第二偏心轮(4011)前端右上方与钢圈分离机构(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未经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25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