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1942.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5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史百胜;渠雁晓;于贺;高顺航;娄佳训;祖春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 | 分类号: | H01M50/10;H01M50/103;H01M50/586;H01M50/5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孟庆莹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底托板 具有 电池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该底托板包括:多层底托板本体,多层底托板本体相连,每层底托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多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之间形成有与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相连通的液体通道。底托板为多层式托板,并且每层上均设有通孔,且每层的通孔之间可以通过液体通道进行连通,从而保证电解液可以顺利地流经底托板,保证电芯极组可以正常被浸润,并由于多层上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保证多层的底托板对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的绝缘性能更好,避免毛刺或金属屑将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底部进行连通,造成电芯自身的自放电及短路的风险,从而保证电芯的绝缘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尤其是车辆行业,现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发并制造电动汽车,电芯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及能量来源,更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底托板作为电芯的电芯主要结构件中的一部分,集成于电芯内部,位于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主要起到绝缘作用,其中,为了提高电解液对电芯极组的浸润效率,需要在底托板上设置通孔,但是,目前大多底托板为单层结构,当电芯极组或电芯壳体自身毛刺存在,或在电芯经受长期循环震动及冲击后,出现金属屑时,若金属屑穿设通孔,则有导致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该底托板为多层结构,可以保证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的绝缘性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电芯的底托板的电池包。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电芯的底托板所述底托板位于所述电芯的电芯壳体与电芯极组之间,所述底托板包括:多层底托板本体,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相连,每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相邻两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相连通的液体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层底托板本体包括:第一底托板本体与第二底托板本体,所述第一底托板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组,所述第二底托板本体上设有第二通孔组,所述第一通孔组与所述第二通孔组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间隔排列成至少一列的第一通孔列,所述第二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间隔排列成至少一列的第二通孔列;
所述第一底托板本体朝向所述第二底托板本体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底托板本体朝向所述第一底托板本体的表面设有通液凹槽,所述第一通孔列和所述第二通孔列均与所述通液凹槽连通。
进一步地,设置有所述通液凹槽的底托板本体上的通孔开设在所述通液凹槽处,未设置所述通液凹槽的底托板本体上的通孔与所述通液凹槽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之间通过连续型或非连续型热熔封装工艺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的外周封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托板本体为绝缘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托板本体为PP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具有以下优势:
底托板为多层式托板,并且每层上均设有通孔,且每层的通孔之间可以通过液体通道进行连通,从而保证电解液可以顺利地流经底托板,保证电芯极组可以正常被浸润,并且,由于多层上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可以保证多层的底托板对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的绝缘性能更好,避免毛刺或金属屑将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底部进行连通,造成电芯自身的自放电及短路的风险,从而保证电芯的绝缘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动工具和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