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口SRAM的IP核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5393.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6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田明;张洪柳;郭勇;张鹏程;刘超;韩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6 | 分类号: | G06F11/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闫圣娟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ram ip 仿真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口SRAM的IP核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仿真系统包括待验证设计模块、中央处理器和双口SRAM;中央处理器:用于构建分层次的CPU总线功能模型,总线功能模块用于实现访问双口SRAM模块做相应数据结构准备向双口SRAM传输读写数据,以及根据待验证设计模块的寄存器配置接口传输读写命令;利用双口SRAM替代传统系统中的总线控制器和仲裁器实现两个MASTER对SRAM的直接访问大大降低了仿真系统的复杂度,同时设置的分层次的CPU总线功能模型,当模块接口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选取对应的MASTER BFM例化,就能继续使用。这极大的提高了整个验证组件的复用性,不同模块可以使用此系统快速构建自己的仿真系统,极大的提高了验证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接口模块验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双口SRAM的IP核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开发和复用是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的关键技术,而IP验证则是IP开发的核心环节。IP的功能时序仿真、测试和验证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大超过的系统和逻辑设计。因此,IP的仿真测试成为设计的关键部分。一般软IP核的验证方法,是指在软件环境下进行软件仿真以验证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功能的正确性,然后写入FPGA(Field Progamable Gate Array)器件中进行硬件电路的验证,测试正确则IP核验证完毕,测试存在问题则返回重新修改IP核。
接口模块是IP核的一种,用于实现不同设备或者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目前接口模块尤其是高速接口模块数据的传输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很多时候都需要CPU和SRAM的参与。要想验证这种接口模块需要的总线功能模型即BFM就会比较多从而构成一个小的系统,而让这个小的系统协调工作就需要各种总线控制器和仲裁器的参与。由于总线控制器和仲裁器往往比较复杂,设计和应用都需要耗费比较大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
现在很多接口模块,尤其是高速接口模块都需要借助CPU通过总线对SRAM提前配置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此时会有两个主机简称为MASTER通过接口(一个是CPU连接接口,一个是模块的数据接口)对SRAM进行访问,如果此时用普通的SRAM就必须对两个MASTER的访问进行仲裁,通常系统中通过总线控制器进行不同MASTER间的仲裁,而两个MASTER可能还会采用不同的接口,这就需要多个总线控制器,并且需要在两个控制器间构建转换接口,这样整个验证系统变的非常庞大,不利于仿真器快速的编译仿真。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口SRAM的IP核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通过双口SRAM把待验设计模块(DUT)和CPU及SRAM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既分工明确,又操作简便的仿真小系统,CPU兼备访问SRAM给模块做相应数据结构准备和访问模块寄存器的双重功能,利用双口SRAM两个接口可以分别进行读写的特性,可以省去仲裁的过程,两个主机MASTER都可以直接访问SRAM既能共享SRAM的数据还不会因为造成资源竞争而出错,从而减小验证系统的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口SRAM的IP核仿真系统,包括待验证设计模块、中央处理器和双口SRAM;
中央处理器:用于构建分层次的CPU总线功能模型,总线功能模型用于实现访问双口SRAM模块做相应数据结构准备向双口SRAM传输读写数据,以及根据待验证设计模块的寄存器配置接口传输读写命令;
待验证设计模块:用于根据从中央处理器CPU接收到的读写命令,从双口SRAM中读写数据;
双口SRAM:被配置为实现通过两个接口连接的CPU以及待验证设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5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