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浓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3478.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玉;周真;王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粉 三聚 浓度 检测 方法 | ||
1.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乳清蛋白悬浊液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水溶液,配置乳清蛋白悬浊液,将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水溶液与乳清蛋白悬浊液混合,得到待测三聚氰胺与乳清蛋白混合待测液;
(2)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集不同浓度待测三聚氰胺的乳清蛋白混合液的紫外-可见光谱;
(3)采用多元散射矫正法(MSC)对紫外-可见光谱进行数据预处理,校正光谱基线以及矫正蛋白质大分子引起的散射问题;
(4)采用二维相关分析法对矫正后过的光谱数据进行二维相关分析,提取三聚氰胺特征吸收峰对应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吸光度与浓度预测模型;
(5)利用SG卷积平滑法平滑三聚氰胺光谱曲线减弱高频噪声的干扰;
(6)采用遗传算法+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特征吸收波段与三聚氰胺浓度之间的预测模型,实现对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配置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水溶液,配置乳清蛋白悬浊液,将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水溶液与乳清蛋白悬浊液混合,得到待测三聚氰胺与乳清蛋白混合待测液步骤如下:
取0.1g三聚氰胺粉末溶于100ml常温蒸馏水中,得到浓度为0.001g/ml的三聚氰胺溶液,再取出1ml三聚氰胺水溶液加入9ml的常温蒸馏水中,获得浓度为0.0001g/ml的三聚氰胺水溶液,再取出1ml浓度为0.0001g/ml的三聚氰胺水溶液加入9ml的常温蒸馏水中,获得浓度为0.00001g/ml的三聚氰胺溶液,将5g乳清蛋白粉置于400ml的烧杯中,加入100ml的常温蒸馏水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成为悬浊液,然后放入均质器中进行均质两分钟,依次配置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溶液,将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溶液分别加入蛋白粉悬浊液中,以上步骤得到待测不同浓度三聚氰胺乳清蛋白粉悬浊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光谱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光谱数据的采集,将光谱检测范围设定为200~900nm,采样间隔1nm,基线校正空白样和对照组均为常温蒸馏水,从待测悬浊液中吸取5mL于石英比色皿中,每个浓度的三聚氰胺样品重复测量3次,剔除异常数据并取其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本发明共进行了5次独立完整的实验得到原始光谱数据203组,经过对光谱的初步筛选选取40组作为最终预测建模的初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使用多元散射矫正法(MSC)校正乳清蛋白悬浊液中丰富的蛋白质大分子散射,有效解决了因蛋白质散射引起的基线漂移和光谱中噪声干扰现象,使光谱信息更加准确,增加建模结果的准确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三聚氰胺在乳清蛋白悬浊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00~750nm波段连续出现特征吸收峰,三聚氰胺浓度增大时其特征吸收峰也增大,由于三聚氰胺体内含有的不饱和共轭双键,与乳清蛋白质中氨基酸成分相重叠,从而导致光谱信息中出现特征波峰强度增大、吸收谱带红移等问题,三聚氰胺在乳清蛋白悬浊液的背景下与水溶液背景下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重新确定发生了红移后的特征吸收峰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乳清蛋白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波长为300~750nm的三聚氰胺紫外光谱采用二维相关分析法进行拾取与分析光谱特征,以浓度为外扰因素,获得最符合三聚氰胺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峰值,以吸收峰值对应的特征波段确定为300nm-7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34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处理装置及组合式洗衣干衣机
- 下一篇:连接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