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3111.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4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姚贺;杨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弘宇水处理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泽锋 |
地址: | 21551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淋洗 联用 技术 修复 重金属 有机物 复合 污染 土壤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采用电动‑淋洗修复技术处理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对土壤中镉(Cd)、铜(Cu)、铅(Pb)、锌(Zn)等重金属以及芘、苯并(a)芘、苯并(g,h,i)苝等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发明使用的电动修复装置,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经济实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不当的活动使得大量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不断升高,超出土壤承受范围,出现土壤质量下降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目前,世界各地均已有大量报道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导致的恶性事件,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生物修复主要可分为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淋洗和化学固化稳定化处理。物理修复中效果明显、易于应用的主要是换土和热脱附技术。
电动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时间短、费用低以及效果良好等优点。电动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在土壤两端施加匀强电场,离子污染物在电迁移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并在电极区富集,电极液在土壤中的流动使非离子污染物也在电极区富集。同其他许多技术一样,电动修复技术提供给污染物迁移的动力,但只作用于存在土壤溶液中的污染物。但是,土壤中许多污染物并不溶于水,因此也制约着单一电动修复效果。因此,电动修复技术常与其他技术结合互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随着土壤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以及国家“土十条”政策的出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装置。
本发明首要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电动:将土壤区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加入稀硝酸,调节土壤pH至6~7,土壤的初始含水率控制在30%~40%,对酸化后的污染土壤施加电场,电压为1~5V/cm,初始电流为0.1~0.6A,电极室加入强酸强碱盐溶液平衡24~48小时,阴极电解液pH调节为4~5,电解时间为7~10天;
S2、淋洗:向电极室加入淋洗液,按照土壤与淋洗液的固液比为1g∶10~15mL配置,将第二储液室中的淋洗液通过蠕动泵输入电极室后,通过电极板的作用施加电场,电极室淋洗溶液通过蠕动泵控制流速,淋洗时间为7~10天,处理后的淋洗液再输出到土壤区,完成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电极室加入的是强酸强碱盐溶液是NaNO3或KNO3溶液,摩尔浓度为0.1~0.2mol/L。
优选的,所述S2中淋洗液为EDTA-2Na溶液和Brij-35溶液,EDTA-2Na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1~0.03mol/L,Brij-35溶液质量浓度为1%~3%。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电极室淋洗液通过蠕动泵控制流速为0.6~0.8mL/min,其中,淋洗运行时间与电解时间相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弘宇水处理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苏州弘宇水处理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3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