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左前门内板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1146.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维尔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34;B29C44/40;B29C44/60;B29C44/56;B29C37/02;B29C35/00;B29C35/02;B26F1/00;B26F1/16;B29C69/00;C08L63/00;C08K13/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6 | 代理人: | 罗攀;李雪 |
地址: | 432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门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左前门内板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1)将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混合,得到树脂料;2)将模具加热至25±2℃,停止加热,开模;3)将锁钮的型腔柱通过螺纹拧合在下模上,合模;4)将磨具转移到压机进行加压;5)接真空管抽真空,然后注入所述树脂料;6)注入固化剂进行固化;7)移模至翻转,开模取件,清理模具模腔;8)去除毛刺;9)用钻头定位打孔,用丝锥定位攻丝。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生产的汽车用左前门内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左前门内板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当下汽车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轻量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其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汽车制造的成本,相比于现在的所使用的汽车而言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提供一种汽车用左前门内板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左前门内板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混合,得到树脂料,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2-3重量份;
2)将模具加热至25±2℃,停止加热,开模;
3)将锁钮的型腔柱通过螺纹拧合在下模上,合模;
4)将磨具转移到压机进行加压,压机加压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
5)接真空管抽真空,然后注入所述树脂料,控制温度为38-42℃;
6)注入固化剂进行固化,固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树脂料的3-4重量%,固化时间为40-60分钟;
7)移模至翻转,开模取件,清理模具模腔;
8)去除毛刺;
9)用钻头定位打孔,用丝锥定位攻丝。
优选地,所述树脂料还含有增强纤维、氨基改性二氧化硅、扩链剂和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所述增强纤维的含量为10-30重量份,所述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的含量为5-15重量份,所述扩链剂的含量为3-10重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5重量份。
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所述增强纤维的含量为15-25重量份,所述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的含量为8-12重量份,所述扩链剂的含量为5-8重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2-4重量份。
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所述增强纤维的含量为18-22重量份,所述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11重量份,所述扩链剂的含量为6-8重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3-4重量份。
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所述增强纤维的含量为20重量份,所述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重量份,所述扩链剂的含量为7重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4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增强纤维为碳化硅晶须和/或碳化硼晶须。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2.3-2.6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树脂料的3.2-3.8重量%。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生产的汽车用左前门内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维尔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维尔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11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