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碰撞低速移动式RCAR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7801.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闫法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低速 移动式 rcar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碰撞低速移动式RCAR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车架主体和制动系统,所述车架主体的前端设有冲击头;为基于RCAR低速后部碰撞试验规程的车辆碰撞试验提供测试工具,填补该领域的空白,为后续保险理赔以及标准制定提供设备条件;利用上述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建立了试验的规范,保障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试验结果能够为后序提高汽车的抗损性、安全性、修复性以及防盗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为我国车辆低速后碰撞定损和理赔准则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性能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碰撞低速移动式RCAR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活中,汽车在城市中经常会发生低速前端碰撞、尾部碰撞等的情况。在车辆低速碰撞后会产生保险杠、防撞梁及灯具等相关零件的损坏,这会涉及到事故后的车辆维修及零部件更换等情况,从而产生维修费用。根据现今的法规,该维修费用往往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保险公司均需要对汽车在低速碰撞中的表现的抗损性、可维修性等性能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基于上述情况,在汽车的设计及生产中,各汽车生产厂商及实验室均需对汽车进行碰撞试验。
目前关于车辆低速碰撞抗损性及可维修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欧盟RCAR(ResearchCouncil for Automobile Repairs)低速碰撞规程,RCAR低速后部碰撞试验规程规定,试验车辆的驾驶员侧放置一个规定重量的假人,刚性移动壁障以一定的质量、碰撞速度、一定的碰撞角度碰撞到试验车辆尾部的规定的碰撞点上,其中移动壁障下端的离地间隙为200mm;而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无根据RCAR低速后碰撞规程专门设计的试验装置或试验方法,从而无法根据RCAR低速后碰撞规程对车辆进行系统的试验测试,使得车辆定损和理赔准则的制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严重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后碰撞低速移动式RCAR试验装置,为基于RCAR低速后部碰撞试验规程的车辆碰撞试验提供测试工具,填补该领域的空白,为后续保险理赔以及标准制定提供设备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建立了试验的规范,保障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试验结果能够为后序提高汽车的抗损性、安全性、修复性以及防盗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为我国车辆低速后碰撞定损和理赔准则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碰撞低速移动式RCAR试验装置,包括车架主体和制动系统,所述车架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轮轴和后轮轴,所述前轮轴和后轮轴平行设置,且前轮轴和后轮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车轮,车架主体的前端设有冲击头,车架主体的前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前轮轴和后轮轴上均设有盘式制动器;
所述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蓄电池、液压泵、用于驱动液压泵的气缸、用于控制气缸的电磁阀、用于为气缸提供气源的气罐、复位开关和带状开关,所述控制器、蓄电池、液压泵、气缸、气罐和电磁阀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带状开关设置于冲击头的前表面,所述控制器与带状开关、复位开关、蓄电池、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气缸、气罐均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所述盘式制动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TC89C52;
所述冲击头为矩形板状结构,冲击头的宽度与左右两侧车轮之间的距离相配合,冲击头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过渡圆角,冲击头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牵引装置连接的牵引钩。
所述试验装置的尺寸根据RCAR低速后部碰撞试验规程设置,试验装置总质量范围为1395kg~1405kg;所述被测车辆上设有若干用于测量被测车辆被碰撞前后面板间隙的位置传感器,若干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位置根据RCAR低速后部碰撞试验规程进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7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