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支撑架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83772.7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6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何东东;赵舜;朱华毅;王国君;赵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禄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4;F16M1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检测 支撑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滑动设有阵列分布的夹爪,夹爪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弹性件,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支撑板主体上设有连接柱,支撑板主体的两侧均设有对称分布的方形滑孔,支撑板主体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方形孔,方形孔内设有第一弹性件连接块。本发明检测支撑架通过磁座吸装在汽车上,调节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使得支撑板正对操作人员,方便观察,将汽车检测设备放置在支撑板上,通过第一L形支撑爪进行支撑,通过第二L形支撑爪位于汽车检测设备的两侧进行夹持支撑,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取代传统的手持作业;减少汽车检测过程中对检测设备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支撑架,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支撑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需要各种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手持智能诊断仪时其中检测设备之一,现有技术中,手持智能诊断仪通常采用操作人员手持作业,给检测带来不便,不利于汽车检测,极易污染检测设备,影响观察和二次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支撑架,通过磁座吸装在汽车上,调节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使得支撑板正对操作人员,方便观察,将汽车检测设备放置在支撑板上,通过第一L形支撑爪进行支撑,通过第二L形支撑爪位于汽车检测设备的两侧进行夹持支撑,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取代传统的手持作业,减少汽车检测过程中对检测设备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滑动设有阵列分布的夹爪,夹爪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弹性件。
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支撑板主体上设有连接柱。
所述支撑板主体的两侧均设有对称分布的方形滑孔,支撑板主体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方形孔,方形孔内设有第一弹性件连接块,支撑板主体的下方设有第一L形支撑爪。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阵列分布的夹臂,夹臂包括方形滑杆,方形滑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另一端是设有第二L形支撑爪,第二连接块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弹性件连接块。
所述方形孔内设有对称分布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磁座,磁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转动柱,第一转动柱上设有第一转动轴,磁座上设有第一转动臂,第一转动臂包括第一转动臂主体,第一转动臂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柱,另一端设有第三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上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孔与第一转动轴配合转动,第三转动柱上设有第二转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臂上设有第二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二转动臂主体,第二转动臂主体的一端设有第四转动柱,另一端设有第五转动臂,第四转动柱上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臂通过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孔转动连接,第五转动臂上设有第三转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臂上设有连接臂,连接臂包括连接臂主体,连接臂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五转动柱,第五转动柱上设有第三转动孔,连接臂通过第三转动孔与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通过连接柱与连接臂主体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阵列分布的方形孔分别与方形滑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夹臂通过方形滑杆位于方形滑孔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连接块紧固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连接块紧固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禄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禄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