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余度气动刹车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8215.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7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国;刘壮华;毕培信;邸士杰;王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T8/17 | 分类号: | B60T8/17;B64C2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余度 气动 刹车 控制系统 方法 | ||
一种双余度气动刹车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航空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开关选择系统、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所述开关选择系统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一刹车系统和所述第二刹车系统的选择或交叉使用;所述第一刹车系统和所述第二刹车系统用于对飞行器两轮的制动;所述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内部分别独立,由外部气源输入管路统一输入,经由所述开关选择系统进行管路选择及输出,从而对飞行器两轮进行冷气压力输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余度气动刹车控制系统及方法,设有两套完全独立的刹车系统,构成简单,结构可靠,易于实现故障隔离,有效提高刹车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余度气动刹车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飞行器平台系统中,刹车系统是飞行器起降、滑跑过程的关键系统,是飞行器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其中,采用双余度刹车控制是提高刹车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在以空气压力作为动力的有人机/无人机刹车系统中,飞行员或伺服设备控制冷气分配器或类似的调压设备向刹车机构输出带有一定压力的空气,通过空气压力的调节控制刹车力度,实现飞机在地面上的滑行方向修正、转向和减速停机等操作。但传统系统往往仅有一套冷气调压回路,与左右刹车机构相连的供气及调压系统无冗余设计,无论是调压设备的损坏还是任一管路元件的破损都将导致整个刹车系统失效,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双余度气动刹车控制系统及方法,设有两套完全独立的刹车系统,构成简单,结构可靠,易于实现故障隔离,有效提高刹车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余度气动刹车控制系统,包括开关选择系统、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
进一步的,开关选择系统用于实现对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的选择或交叉使用;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用于对飞行器两轮的制动;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内部分别独立,由外部气源输入管路统一输入,经由开关选择系统进行管路选择及输出,从而对飞行器两轮进行冷气压力输出。
进一步的,开关选择系统包括常开阀、常闭阀、两位三通阀和第二刹车控制器;第一刹车系统设在常开阀与两位三通阀之间;第二刹车系统设在常闭阀与两位三通阀之间;第二刹车控制器分别与常开阀、常闭阀、两位三通阀电连。
进一步的,第一刹车系统包括第一伺服阀Ⅰ、第一伺服阀Ⅱ及第一刹车控制器;第一伺服阀I和第一伺服阀II的一端均与常开阀通过气路管道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气路管道连接至与其对应的两位三通阀;
进一步的,第二刹车系统包括第二伺服阀Ⅰ、第二伺服阀Ⅱ及第二刹车控制器;第二伺服阀I和第二伺服阀II的一端均与常闭阀通过气路管道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气路管道连接至与其对应的两位三通阀。
进一步的,第一刹车控制器、第二刹车控制器为同一型号刹车控制器,第一伺服阀Ⅰ、第一伺服阀Ⅱ、第二伺服阀Ⅰ、第二伺服阀Ⅱ为同一型号伺服阀。
进一步的,第一刹车控制器与第一伺服阀I和第一伺服阀II分别电连;第二刹车控制器与第二伺服阀I和第二伺服阀II分别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刹车控制器用于调节控制对应的第一伺服阀I及第一伺服阀II输出的冷气压力,第一伺服阀I及第一伺服阀II在输出冷气压力的同时将输出压力反馈给对应的所述第一刹车控制器。
所述第二刹车控制器用于调节控制对应的第二伺服阀I及第二伺服阀II输出的冷气压力,第二伺服阀I及第二伺服阀II在输出冷气压力的同时将输出压力反馈给对应的所述第二刹车控制器。
进一步的,第一刹车控制器及第二刹车控制器通过空气压力的调节控制刹车力度,可实现飞行器在地面上的滑行方向修正、转向和减速停机等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8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