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浒苔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7523.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1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勇;董霞;高庆华;刘悦上;孙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霞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A01G18/40;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产 食用菌 工艺 方法 | ||
1.一种利用浒苔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中的浒苔经过脱盐处理后,进行切段,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生产下脚料进行粉碎,两者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匀,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发酵一定天数后,捞出沼渣,沥干水分,加入其它辅料,调节C/N和Ph值,进行二次发酵,发酵腐熟好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浒苔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中的浒苔进行脱盐处理采用水洗法脱盐;实施浒苔脱盐要进行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脱盐池脱盐,第二步是活水冲洗脱盐,其活水冲洗脱盐是在专用设备下完成的,该设备具有高压喷淋装置、浒苔网式传送带、储水槽、出水口,进水管,出水口外联出水管,冲洗脱盐后的盐水能够经储水槽、出水口进入出水管,流出;脱盐池,是一个具有换水孔和大型波轮器的水池,池内水可循环利用,池内水温为40-45℃,能够有效的脱去浒苔的盐分,大型波轮器能够使水处运动状态,脱盐池的大小根据浒苔的使用量确定,浒苔池内的水通过换水孔可以流动循环,换水孔与析盐池相连,在析盐池内,采用盐水降温法和滤纸过滤法析出盐结晶,经过析盐后的水经过加温重新回到脱盐池;浒苔在脱盐池内脱盐后,进入活水冲洗脱盐通道,该通道是由高压水冲洗浒苔,进行脱盐,其脱盐后的盐水也流入析盐池,析盐后再重新回到活水脱盐通道,进行二次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浒苔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的浒苔进两次脱盐后,进行粉碎为段长2-3cm小段,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培养料之一;除脱盐切段后的浒苔外,还需要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下脚料,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下脚料都需要进行粉碎处理,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下脚料要处理成为长0.1-0.5cm的小段,与浒苔进行混合,进行发酵;脱盐切段后的浒苔与粉碎的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下脚料的发酵方式为沼气池式发酵方式,除盐切段后的浒苔与粉碎的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生产下脚料充分混匀后,投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发酵时,沼气池的水要摸过发酵料,发酵时间为15-25天,夏天在15-20天,冬天在20-25天,充分发酵后;捞出培养料,沥干沼液水,使培养料水分降低到65-70%时,开始加入麸皮、玉米粉、过磷酸钙、生石灰等物质,调配培养料C/N和Ph,充分混匀后,对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10-15天,发酵期间要及时翻堆,一般每个5天翻一次,使加入物质与捞出的沼渣培养料融为一体,达到食用菌生长最佳营养和环境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利用浒苔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中农作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豆类秸秆、高效秸秆、棉花秸秆,农产品生产下脚料为棉绒、棉籽壳、豆粕、木糖渣;浒苔与农作物秸秆或农产品小脚料的比例为(1-12):(9-1)。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一种利用浒苔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的培养料腐熟完全后,其料具有清香气味,腐熟完全的培养料装袋或装瓶,进行接种,接种采用液体接种法,接种完毕的培养料,及时进入发菌室进行发菌,发菌时间30-35天,菌丝长满菌袋后,移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出菇过程中喷施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提高菌丝的抗性、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霞,未经董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75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