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空间分割的相似台风快速匹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75893.7 | 申请日: | 2019-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1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陈建军;刘佑达;彭雄伟;葛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18/213 | 分类号: | G06F18/213;G06F18/22;G06F16/22;G06F16/28;G06Q10/04;G06Q50/26;G01W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李砚明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维 数据 空间 分割 相似 台风 快速 匹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空间分割的相似台风快速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其中,特征提取包括选择N条台风个例作为历史台风,对选定的每一条历史台风进行位置及移速移向特征的提取、环流场特征的提取以及环台风结构特征的提取,获得位置及移速移向特征向量εL、环流场特征向量εF和环台风结构特征向量εS:
其中,
εL=[Lat1 Lng1…LatT LngT]T (1)
εL代表由某一条历史台风路径上T个连续时次的经度和纬度信息组成的向量,其中Lat1代表第1时次的纬度,Lng1代表第1时次的经度;LatT代表第T时次的纬度,LngT代表第T时次的经度;
εF=[Ug1 Vg1…UgT VgT]T (2)
εF代表由某一条历史台风路径上T个连续时次的风场u、v分量计算得到指数组成的向量,其中Ug1代表第1时次由u分量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其中Vg1代表第1时次由v分量计算得到的平均值;UgT代表第T时次由u分量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其中VgT代表第T时次由v分量计算得到的平均值;
εS=[S(1)1…S(m)1…S(1)T…S(m)T]T (3)
εS代表由特征点组成的特征向量,其中S(1)1…S(m)1代表第1个时次的m个特征点,S(1)T…S(m)T代表第T个时次的m个特征点;
2)基于表征位置及移速移向的所有特征向量构建位置及移速移向特征空间:
3)基于台风位置及移速移向特征进行多维数据空间分割结构体构建——K-D树,将移速移向特征空间在K维空间内进行划分;
4)基于当前数据进行特征向量构建
当前台风的起始时次TS,前推T-1个时次,构建当前位置及移速移向特征向量:
εLC=[Lat1C Lng1C…LatTC LngTC]T (5)
5)基于位置及移速移向进行相似台风搜索,该步骤包括:
基于当前特征向量、位置及移速移向数据结构体SL,顺着结构体的树形组织架构,搜索最接近的特征向量;对比当前特征向量在K维上的值与节点阈值的值,若前者大于节点阈值,则进入左子空间进一步搜索,反之则进入右子空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搜索到YL条最接近的独立特征向量,输出特征向量对应的台风信息;
6)基于环流场信息进行相似台风筛选
根据YL条最接近的特征向量,选择对应的YL条环流场特征向量εF,重新构建环流场特征空间:
采用环流场特征空间构建环流场树形数据结构体SF;基于当前特征向量εF,环流场结构体SF,搜索YF条最接近的特征向量,输出对应的台风信息,其中YF≤YL;
7)基于台风结构信息的相似台风筛选
在路径搜索结果的基础上,根据YF条最接近的特征向量,选择对应的YF条台风结构特征向量εS重新构建台风结构特征空间:
采用台风结构特征空间构建台风结构树形数据结构体SS,基于当前台风的台风结构特征向量εS和所构建的台风结构树形数据结构体SS,搜索YS条最接近的特征向量,输出对应的台风信息,其中YS≤YF;
8)结果输出
输出的标准化台风信息进行还原运算,输出相似台风路径、强度及结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8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