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0830.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8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龙;林钦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3 | 分类号: | H01F41/063;H01F41/094;H01F41/0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黄玉东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扁平 漆包线 线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由夹线机构夹线而位移到绕线治具附近,再下移贴近其绕线模具的顶端面,再由该其滑套往上推,使其夹线杆压住漆包线,随即放开该漆包线并后退,然后夹线机构下移以引导该漆包线抵靠于该绕线模具的顶端面所设螺旋面的底部,再由中心顶柱下压该绕线模具的顶端面然后继续向下移,使其外环压紧该漆包线再控制该绕线治具旋转,而中心顶伺服马达也同步旋转,将该漆包线缠绕于中心顶柱,当到达设定圈数后绕线治具停止旋转,而中心顶伺服马达也停止旋转,然后得到成品;由于该绕线模具的螺旋面提供绕线迭绕时的底部支撑,且线圈在迭绕过程无须让开距离后再回压,可缩减生产速度并提高产品的绕线层数与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指一种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涉及一种断面尺寸范围厚度0.025至0.1mm、宽度0.19~0.35mm的微型扁平漆包线的绕线方法,可以得到较佳的产品质量且提高堆栈层数与绕线速度的绕线方法的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所用断面尺寸范围厚度0.025至0.1mm,宽度0.19~0.35mm,其厚度与宽度比差距约10倍的微型扁平漆包线的绕线方法,是指微型扁平漆包线14(如图28~图32所示)缠绕在一中心顶柱92(如图28~图32所示),并以热风加热微型扁平漆包线14表面的接着层,使线圈141外型固定。动作主要由送线机构引导微型扁平漆包线14进入一绕线治具9(如图28~图32所示),绕线治具9的顶端面91是一个平面状外型(如图28~图32所示),微型扁平漆包线14夹持在绕线治具9外围,中心顶柱92由马达驱动单元带动下压绕线治具9的顶端面91(如图20所示),微型扁平漆包线14依靠在中心顶柱92,中心顶柱92的外环921(如图30~图32所示)压制微型扁平漆包线14于绕线治具9的顶端面91,当迭绕第一层与第二层交界时,中心顶柱92的外环921必须让开一定距离(如图30所示),避免机构与机构以及微型扁平漆包线14与微型扁平漆包线14间的干涉,因干涉时会产生漆包膜表面的磨损,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在每一层都需要透过让开距离,待绕完该层后中心顶柱92与外环921需再回压线圈141以保持外型尺寸,这一来将延长生产节拍速度与产能。
绕线生产的过程中第一层结尾与绕线治具9平面必定产生一空隙,当中心顶住回压之后,线圈141则发生向外倾斜的变形(如图30所示),也因此,在一定圈数到达之后,绕线治具9已经无法保持线圈141的外型,而产生塌陷部位A(如图31所示)或微型扁平漆包线14外翻部位B(如图32所示),不良品的机率相当高。
产品设计端也因此无法设计超越这个物理限制的产品,影响该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设计极限被压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可提升绕线速度较快且良率高,并可达到较高层数堆栈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涉及一种断面尺寸范围厚度0.025至0.1mm、宽度0.19~0.35mm的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由送线机构透过送线马达带动一线轴旋转放线,而将微型扁平漆包线经由第一导轮放出,并使用张力控制器维持张力,该张力控制器以其张力器马达送线,并透过其张力控制弹簧维持该微型扁平漆包线张力且不延展,并通过一夹线机构的第二导轮及引导块,且经过一压线装置使该微型扁平漆包线不会后退,然后由该夹线机构的气动夹线钳夹持;
前述夹线机构由一第一线性驱动模块驱动而沿Y轴方向向前位移到一绕线治具的夹线部附近的适当位置,并由一第二线性驱动模块驱动而沿Z轴方向向上位移到一绕线治具的夹线部附近的适当位置;
前述夹线机构由该第二线性驱动模块驱动而沿Z轴方向向下位移,使该微型扁平漆包线贴近该绕线治具的绕线模具的顶端面;
前述绕线治具的滑套的压板由一拨开气缸放开,使该绕线治具的滑套,利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性力量往上推,并使该滑套所结合的夹线杆随之向上顶升,同时由该夹线杆压住微型扁平漆包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昱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0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石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整体钢平台模架智能支撑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