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4109.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2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各务绫加;村田宗志朗;匂坂享史;奥田拓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具有:左右一对的第一车身框架部件,其被设置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且被设为压铸制;左右一对的第二车身框架部件,其从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被接合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部件的前端部处,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且被设为钢板制;突出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部件中的与接合有所述第二车身框架部件的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处,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部件而朝向车厢内侧突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3-50658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在该车身结构中,具有被设置于车辆的后部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的侧面构件。该侧面构件被设为铝压铸制,由此,提高了车身的弯曲刚性。
然而,在像日本特开2013-506588号公报所涉及的技术那样使侧面构件为铝压铸制的情况下,虽然与钢板制相比而弯曲刚性有所提高,但脆性也会变高。因此,在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以下仅称为“侧撞”)时,特别是在发生像所谓柱状物碰撞那样的碰撞载荷集中于车辆的一部分处那样的侧撞的情况下,存在侧面构件被破坏从而由于碎片而给周边的车辆结构物(燃料罐等)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因此,虽然期望将侧面构件上的尤其是会给车辆结构物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较高的部位设为钢板制,但是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当有碰撞载荷被输入至压铸制部位和钢板制部位的结合部处时,接合将会脱离而使钢板制的部位相对于压铸制的部位发生大幅移动,从而导致车身整体大幅变形。因此,日本特开2013-506588号公报所涉及的技术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获得一种能够对车辆碰撞时的车身的变形进行抑制的车身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式为一种车身结构,具有:左右一对的第一车身框架部件,其被设置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且被设为压铸制;左右一对第二车身框架部件,其从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被接合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部件的前端部处,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且被设为钢板制;突出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部件中的与接合有所述第二车身框架部件被接合的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处,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部件而向车厢内侧突出。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车身结构具有第一车身框架部件、第二车身框架部件和突出部。第一车身框架部件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被设置有左右一对,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且被设为压铸制。第二车身框架部件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且分别从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被接合于第一车身框架部件的前端部处,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延伸设置且被设为钢板制。突出部被设置于第一车身框架部件中的与接合有第二车身框架部件的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并且相对于第一车身框架部件而朝向车厢内侧突出。通常情况下,在发生车辆碰撞时,特别是在发生车辆后面碰撞(以下,简称为“后撞”)时或发生柱状的物体(柱状物)碰撞到车辆侧面(以下,简称为“柱状物碰撞”)时,如果有碰撞载荷被输入至第一车身框架部件和第二车身框架部件上,则存在应力集中于作为作为不同部件的边界部的第一车身框架部件和第二车身框架部件的结合部处而导致接合脱离的情况。而且,虽然在发生后撞时或发生柱状物碰撞时,根据柱状物所抵接的位置,从而第二车身框架部件会相对于第一车身框架部件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位移,并且第二车身框架部件欲向相对性地接近于第一车身框架部件的方向位移,但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车身框架部件会与第一车身框架部件的突出部抵接,因此,能够对更进一步的相对移动进行抑制。
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式的车身结构为,在上述第一方式中,所述突出部被形成为以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大致板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4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为LSD1抑制剂的环丙胺
- 下一篇:环保纸质支架拆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