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3925.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冯科锋;苏文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曾利平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地质 覆盖层 界面 建模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首次将地质覆盖层的渐变原则以数学函数的方式融入到插值计算方法中,使在覆盖层界面建模时,三角网格插值点能够同时考虑地质体边界特点和上部地层的逻辑关系,满足了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的建模计算需求;该方法中拟合函数可以设定不同的拟合函数,通过拟合函数对覆盖层地质体进行渐变方式的描述,既体现了边界线节点的特点,又涵盖了新增节点与已知勘探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更为精确地描述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提高了建模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角网格的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多采用三角网格的方式对三维空间中的地质界面进行拟合。在对单个三维地质界面进行计算拟合时,采用如克里金法等方法基于已知节点坐标计算剩余插值节点的坐标值,如图1所示,由于不涉及到边界特点及多界面上下层的逻辑关联,基本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但在结合地表进行地质覆盖层界面拟合建模时,加上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建模的范围,传统数学插值计算方法无法对边界特点、与地表关联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无法满足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的建模计算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同时具备地层界面边界特点和多界面上下层逻辑关联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建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覆盖层的边界线、该边界线内的至少一个已知勘探点创建一平面三角网格,所述平面三角网格的角点包括边界线节点、已知勘探点以及多个新增节点;
步骤2:设定计算覆盖层深度的拟合函数;
步骤3:当已知勘探点为一个时,根据已知勘探点的覆盖层深度、已知勘探点与距离该已知勘探点最近的边界线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求出所述拟合函数的常量;当已知勘探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根据已知勘探点的覆盖层深度、已知勘探点与距离该已知勘探点最近的边界线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已知勘探点与待求新增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求出所述拟合函数的常量或动态参数;
步骤4: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拟合函数计算出该待求新增节点的覆盖层深度;
步骤5:重复步骤3和4,计算出每个新增节点的覆盖层深度;
步骤6:将所述平面三角网格的所有角点投影到地表,再分别下降各角点对应的覆盖层深度,即将边界线节点、已知勘探点以及多个新增节点三角化,生成覆盖层界面的三角网模型。
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覆盖层的渐变原则取边界线节点的覆盖层深度为零,通过已知勘探点、边界线节点和新增节点的自身参数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取拟合函数的常量或动态参数,再根据拟合函数计算新增节点的覆盖层深度,最后将所有节点或角点下降至对应的覆盖层深度即生成覆盖层界面的三角网模型;该方法首次将地质覆盖层的渐变原则以数学函数的方式融入到插值计算方法中,使在覆盖层界面建模时,三角网格插值点(即新增节点)能够同时考虑地质体边界特点和上部地层的逻辑关系,满足了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的建模计算需求;该方法中拟合函数可以设定不同的拟合函数,通过拟合函数对覆盖层地质体进行渐变方式的描述,既体现了边界线节点的特点(其深度为零),又涵盖了新增节点与已知勘探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新增节点离已知勘探点越近,新增节点的覆盖层深度越接近已知勘探点的覆盖层深度,受已知勘探点的影响越大),能够更为精确地描述三维地质覆盖层界面,提高了建模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拟合函数为幂函数,所述幂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f(d)=φ·da=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9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端口馈电四频段滤波双工天线
- 下一篇:基于微重合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