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港巨牡蛎BPI基因、编码蛋白及克隆方法和重组香港巨牡蛎BPI基因工程菌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9175.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虹;朱鹏;曾达;许尤厚;龚斌;宋静静;方怀义;邹起庭;彭富强;钟慧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12N15/10;C12N15/70;C12N1/21;C07K14/435;C07K1/36;C07K1/34;C07K1/30;C07K1/22;A61P31/04;C12R1/19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牙斐颖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港 牡蛎 bpi 基因 编码 蛋白 克隆 方法 重组 基因工程 构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香港巨牡蛎BPI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克隆方法和重组香港巨牡蛎BPI基因工程菌构建方法及其重组蛋白的应用。本发明香港巨牡蛎BPI基因序列如ESQ ID NO:1所示,其克隆方法为根据与BPI基因同源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基因;香港巨牡蛎BPI蛋白序列如SEQIDNO.2所示;用分别含有NdeI位点和XbaI位点的引物扩增香港巨牡蛎BPI成熟蛋白;将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获得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再进行纯化复性即获得基因工程菌,优点是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香港巨牡蛎Ch-BPI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克隆方法和香港巨牡蛎Ch-BPI基因工程菌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是脂质转移/脂多糖结合蛋白大家族的成员,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PI最初分别从兔粒细胞和血清中分离出来,随后在人、牛和兔等多种动物中进行了克隆并鉴定。BPI具有抗菌杀菌、中和内毒素、免疫调理等多种作用。BPI的重要好处在于其是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成分,为动物本身抗菌成份,不存在耐药性问题,同时对机体不产生任何损害。BPI与抗菌素合用,效应增强,在体液中不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因此BPI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BPI生物学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在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研究相对较少。而无脊椎动物缺乏适应性免疫,以天然免疫为主,同时为开放式体循环,直接跟病原菌接触,研究BPI对理解其免疫机制,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BPI蛋白活性仅在太平洋牡蛎、三角帆蚌、魁蚶等少数贝类中开展初步研究。然而,香港巨牡蛎BPI蛋白的分子特征及功能尚不清楚。
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又称近江牡蛎、大蚝、白肉蚝、生蚝,属巨牡蛎属(Crassostrea),是暖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以滤食海水浮游生物为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底牛奶”,是我国华南沿岸的重要养殖资源和最主要的养殖种类之一。但随着养殖历史的延长和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发展,以及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养殖病害已成为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细菌性疾病是目前发病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盲目和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有效控制疾病,还会破坏水环境,同时危害生态安全。而长期用药会导致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带来环境污染和药物在贝类体内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构建抗菌肽基因表达工程菌,进而产业化生产高效而廉价的天然抗菌药物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港巨牡蛎BPI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克隆方法和重组香港巨牡蛎BPI基因工程菌构建方法,表达的重组蛋白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香港巨牡蛎BPI基因,该基因具有ESQ ID NO:1所示的cDNA序列。
一种香港巨牡蛎BPI基因的克隆方法,具体步骤是:根据BPI基因同源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引物名称和序列为:ChBPI-F1:TGTTGTGTGAAAAGCCACA;ChBPI-R1:TATATCCGTCTTCTGTGAAAAA。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ul,包括10×PCR缓冲液2.5ul、dNTP(2.5mmol/L)2.0ul、两种引物(25mmol/L)各1ul、水17.3ul、Taq聚合酶(中国大连Takara)0.2ul和cDNA模板1ul。PCR反应条件:94℃5min,35个循环;94℃30s,55℃45s,72℃1min,然后72℃10min,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国大连TaKaR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在含氨苄的LB培养基平板上涂板,挑阳性克隆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测序所得基因序列如ESQ ID NO: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未经北部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曲磨损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盗和溯源功能的智能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