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2505.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8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彭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25/04;G01N1/2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资凯亮;刘颖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膜 情况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样和制样:至少取24小时内生产出来的热熔胶膜的首样和尾样,在25℃的温度和50%的湿度条件下裁切,获得样品;
B、热力学分析法测定:将步骤A获得的样品放置于热机械分析仪,施加恒定压力,设定恒定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预定温度,在通氮气的环境下记录样品的软化点温度;
C、挥发气体的过滤和收集:将步骤B中由于样品升温而挥发的溶剂气体经过石墨烯过滤装置过滤后并收集;
D、有效气体的捕捉和控温:将步骤C中收集的挥发气体通入高温高压压缩机分离出有效气体,将有效气体通入气体控温装置进行温度的调整,使有效气体达到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的进样温度;
E、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将达到进样温度的有效气体通入气相色谱分析仪,记录样品中有效气体的溶剂残留量;根据步骤B样品的软化点温度和步骤E样品中有效气体的溶剂残留量,获得热熔胶膜反粘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力学分析法测定步骤中,所述恒定压力为700mN,所述恒定升温速率为5℃/min,所述氮气的通入流量为120mL/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温度的设定根据所述样品的理论软化点而确定,所述样品的理论软化点为T,所述预定温度T+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步骤中,所述气相色谱分析仪的空气流量为400mL/min,吹扫流量为40mL/min,氢气流量为30mL/min,测定时间为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气体的捕捉和控温步骤中,还设置有气量气压控制步骤:将步骤C中收集的挥发气体通入高温高压压缩机,分离出的有效气体通过压力阀控制气体收集比例和气体的输出压力,将设定气体量的有效气体通入气体控温装置进行温度的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气体量1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气体的控温步骤具体包括前期检测步骤:
对进入气体控温装置的有效气体的温度进行前期测定;
判断有效气体的前期温度是否达到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
当有效气体的前期温度符合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时,通入气相色谱分析仪;当有效气体的前期温度不符合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时,通入气体控温装置后再通入气相色谱分析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气体的控温步骤还具体包括后期检测步骤:
对通过气体控温装置控温处理后的有效气体的温度进行后期测定;
判断有效气体的后期温度是否达到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
当有效气体的后期温度符合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时,通入气相色谱分析仪;当有效气体的后期温度不符合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时,重新通入气体控温装置,直至有效气体的后期温度符合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后通入气相色谱分析仪。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气体的沸点为t℃,所述有效气体的进样温度范围为(t-5℃,t+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热熔胶膜反粘情况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气体的沸点为t℃,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步骤中,所述气相色谱分析仪的进样口温度为(t+20)℃,所述气相色谱分析仪的检测器温度为(t+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5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