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1902.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魏来;褚明杰;孟庆铸;郝金龙;朱蕊;陈虹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627;H01R13/629;H02J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抓取 机器人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本体电极、底座、调节板及两组连杆机构,其中调节板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上;两组连杆机构铰接在底座上,并且与调节板活动连接;本体电极设置于机器人上,机器人通过本体电极推动调节板在底座上移动,从而驱动两组连杆机构闭合,实现对本体电极的加紧。本发明通过抓取锁紧进行充电,应用四杆机构与换向结构,能够抓取并锁紧充电站电极,防止脱开,充电完成后易于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AI技术的越发成熟,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其中,自主充电已经成为了服务型机器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功能,这个功能大大延长了机器人续航能力和人工成本。由于有些机器人驱动电机没有抱闸,而充电过程中又需要去使能,因此机器人充电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及充电电极碰撞反弹等原因,机器人会与充电电极脱开,并不能完成充电过程。因此,需要一种简单的机械结构,使得机器人充电时电极能够稳定的接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该装置使得机器人在自主充电过程中电极接触稳定,不会弹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本体电极、底座、调节板及两组连杆机构,其中调节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两组连杆机构铰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且与所述调节板活动连接;所述本体电极设置于机器人上,所述机器人通过所述本体电极推动所述调节板在所述底座上移动,从而驱动两组连杆机构闭合,实现对本体电极的加紧。
所述底座的一端沿所述调节板的滑动方向设有调节板导向台,所述调节板导向台用于对所述调节板的滑动进行导向。
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沿移动方向设有导向滑槽,所述调节板容置于所述导向滑槽内。
所述调节板上沿移动方向设有导向腰孔,所述调节板导向台容置于导向腰孔内。
所述调节板上沿垂直于移动方向设有驱动滑道,所述驱动滑道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主动摇杆及从动摇杆,其中主动摇杆铰接在底座上,并且一端与所述调节板上的所述驱动滑道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从动摇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摇杆铰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且另一端为加持端。
所述从动摇杆的前端为弯曲结构。
所述的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用于所述调节板的复位。
所述的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换位杆,所述换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前端部沿周向设有的换向滑槽滑动连接;当所述换位杆位于与所述调节板移动方向平行的位置时,所述换位杆的滑动端容置于所述换向滑槽内设有的凹陷部内。
所述凹陷部的一侧高于另一侧,从而使所述换位杆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类似凸轮的原理,充电时充电站电极被拉出,从而与本体电极紧密接触,完成充电。
本发明通过抓取锁紧进行充电,应用四杆机构与换向结构,能够抓取并锁紧充电站电极,防止脱开。
本发明充电完成后易于分离。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抓取式机器人充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1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桂花蜜制圣女果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混凝土水性脱模防护乳液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