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耐热塑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1542.4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晓莉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33/26;C08L55/02;C08L23/16;C08K13/04;C08K7/10;C08K7/06;C08K7/14;C08K3/22;C08K5/13;C08J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高温 环境 耐热 塑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耐热塑料的生产工艺,属于塑料技术领域,可以实现在现有的原料上,将改性助剂和磁化绝热纤维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添加至原料内,利用纤维平铺组件将磁化绝热纤维层层添加至最终的混合料中,并通过设置好的磁场对其进行导向,迫使其沿磁场均匀有序的在混合料中分布,并利用隔磁座的隔磁特性防止在下一层平铺时带来的干扰问题,最终避免现有技术中直接添加纤维后混合带来的不均匀性,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整体混合时间,在塑料成型时容易形成类似于绝热网,从而起到良好的绝热性,提高了塑料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并改善了塑料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且制造工艺简单,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耐热塑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绝缘性好,导热性低;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但是目前塑料产品也普遍存在很多共同的缺点: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多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容易老化;塑料不同性能决定了其在生活在工业中的用途,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塑料改性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为了不断提高塑料成品的性能,使得塑料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特性,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对塑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塑料在人们日常生活即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部分塑料需要应用在高温环境下,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塑料在高温的环境下会挥发致癌物质,特别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包装塑料制品,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塑料具有一定的易燃性,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容易发生燃烧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耐热塑料的生产工艺,它可以实现在现有的原料上,将改性助剂和磁化绝热纤维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添加至原料内,利用纤维平铺组件将磁化绝热纤维层层添加至最终的混合料中,并通过设置好的磁场对其进行导向,迫使其沿磁场均匀有序的在混合料中分布,并利用隔磁座的隔磁特性防止在下一层平铺时带来的干扰问题,最终避免现有技术中直接添加纤维后混合带来的不均匀性,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整体混合时间,在塑料成型时容易形成类似于绝热网,从而起到良好的绝热性,提高了塑料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并改善了塑料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且制造工艺简单,应用范围广。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耐热塑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聚四氟乙烯50-60份、聚丙烯酰胺10-15份、ABS树脂30-45份、磁化绝热纤维10-15份、耐热剂10-20份、阻燃剂1-5份、抗氧化剂0.1-0.5份、相容剂1-3份、交联剂0.8-2份、填充剂10-30份、热稳定剂1-1.8份;
S2、取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酰胺、ABS树脂和交联剂在反应器内混合,并在加热至140-180℃的条件下机械搅拌,搅拌30-45min后添加相容剂继续搅拌5-10min,得到混合初料;
S3、继续对混合初料升温加热至220-250℃,加入除磁化绝热纤维之外的剩余原料并搅拌均匀;
S4、停止搅拌,利用纤维平铺组件将磁化绝热纤维均匀加入到反应器内,通过磁导组件层层对其施加磁场导向分布,得到混合终料;
S5、将混合终料冷却至60℃-80℃,然后加入挤塑机中,在150℃-230℃温度条件下,挤出、压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晓莉,未经赵晓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1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