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低温干馏工艺的煤焦油增收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38166.3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金;林向阳;程文武;付鑫;杨闯;孔凡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G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静 |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温 干馏 工艺 煤焦油 增收 | ||
1.一种用于煤低温干馏工艺的煤焦油增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焦油增收剂按如下方法制备:
步骤1):在芳烃溶剂中加入苯甲酸类化合物和多元羧酸类化合物,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多胺类化合物,升温至80~180℃反应1~3小时,产物冷却后备用;
以所有反应物和溶剂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的苯甲酸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的多元羧酸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的多胺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5~35%,所述的苯甲酸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的芳烃类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5~25%;
所述的苯甲酸类化合物选自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5-氨基-2-羟基苯甲酸、2-乙酰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乙酯、2-羟基苯甲酸正丁酯、2-羟基苯甲酸异丁酯、2-羟基苯甲酸正辛酯、2-羟基苯甲酸异辛酯、2-羟基-3-甲基苯甲酸、2-羟基-3-乙基苯甲酸、2-羟基-4-甲基苯甲酸、2-羟基-4-乙基苯甲酸、2,5-二羟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元羧酸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2,3-二羟基丁二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戊二酸、己二酸、1,2-苯二甲酸、1,3-苯二甲酸、1,4-苯二甲酸、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胺类化合物选自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芳烃类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和/或重芳烃类溶剂油;
步骤2):在芳烃类溶剂中加入步骤1)的产物、丁二酰亚胺类化合物、聚醚类化合物和有机胺类化合物,搅拌均匀;
以步骤2)所涉及的步骤1)的产物、丁二酰亚胺类化合物、聚醚类化合物、有机胺类化合物和芳烃类溶剂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的步骤1)的产物重量百分比为22~38%;所述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的聚醚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3~12%;所述有机胺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8~18%;所述的芳烃类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2~17%;
所述的丁二酰亚胺类化合物选自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聚醚类化合物选自十二醇聚氧乙烯醚、十二醇聚氧丙烯醚、十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四醇聚氧乙烯醚、十四醇聚氧丙烯醚、十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六醇聚氧乙烯醚、十六醇聚氧丙烯醚、十六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二-十四醇聚氧乙烯醚、十二-十四醇聚氧丙烯醚、十二-十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六-十八醇聚氧乙烯醚、十六-十八醇聚氧丙烯醚、十六-十八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胺类化合物选自正辛烷基伯胺、异辛烷基伯胺、十二烷基伯胺、椰油烷基伯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十四烷基二甲基叔胺、双十八烷基甲基叔胺、三辛烷基叔胺,三癸烷基叔胺、三-十二烷基叔胺、三-十六烷基叔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芳烃类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和/或重芳烃类溶剂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增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苯甲酸类化合物选自2-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异丁酯、2-羟基苯甲酸异辛酯、2,5-二羟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增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多元羧酸类化合物选自丁二酸、顺丁烯二酸、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增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多胺类化合物选自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增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聚醚类化合物选自十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二-十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十六-十八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增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有机胺类化合物选自十二烷基伯胺、椰油烷基伯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三-十二烷基叔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1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