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封闭式扭力梁整体淬火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7862.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华;刘见虎;张如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华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1/63;C21D1/42;C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封闭式 扭力 整体 淬火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封闭式扭力梁整体淬火处理系统,包括数控操作台与冷却液槽,所述数控操作台的左侧与冷却液槽的右侧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数控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滑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移动端从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下工件夹持手与上工件夹持手;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封闭式扭力梁整体淬火处理系统,通过第一直线电机的驱动带动夹持后的扭力梁本体进行前后平移,使得扭力梁本体可移至冷却液槽中或移出冷却液槽外,方便进行上下料,代替了手工上料劳动强度较大的传统作业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封闭式扭力梁整体淬火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高新科技的发展,高频淬火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高频淬火技术不仅大大地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减小了热处理能耗,不污染环境,更是解决了以往的热处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即高频淬火技术能使得零件得到表面的高强度、高硬度以及心部的高韧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热处理方式,封闭截面式扭力梁式半独立后悬架系统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扭力梁是汽车后悬挂系统中最核心的一个部件,它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保证转弯时的安全、对缓解整车颠簸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扭力梁高频淬火技术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
加工扭力梁所使用的普通立式淬火机床其立柱保持不动,机床操作都需要人工操作,即人工卸下和装夹工件的操作,在对工件进行批量淬火时,现有装置无法卸下淬火工件的同时自动装夹工件的整体立式淬火机床,且淬火装置一般采用固定式的,这样有时易使装夹后的工件位置度有偏差,需拆卸后调整,换型速度慢,不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封闭式扭力梁整体淬火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封闭式扭力梁整体淬火处理系统,包括数控操作台与冷却液槽,所述数控操作台的左侧与冷却液槽的右侧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数控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滑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移动端从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下工件夹持手与上工件夹持手,所述下工件夹持手与上工件夹持手的中部夹持有扭力梁本体,所述冷却液槽的后端设有高频交流变压器箱,所述高频交流变压器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底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冷却环与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高频交流变压器箱电性连接,所述冷却液槽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通过波纹管与冷却环相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入端依次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与回流管,所述冷却液槽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所述增压泵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管与冷却液箱相连接,且增压泵的输入端通过回流管与冷却液槽相连接,所述冷却液槽的前端滑动连接有防护门。
具体的,所述数控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Z型架,且通过Z型架与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L型架,且通过L型架与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下工件夹持手与上工件夹持手均包括双轴双联双头气缸与夹块,所述双轴双联双头气缸的两头输出端与夹块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双轴双联双头气缸的两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通过安装板与夹块固定连接,所述夹块的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内侧设有V型槽。
具体的,所述冷却液槽的后端设有台座,所述高频交流变压器箱固定安装于台座上,所述冷却环为中空体,且冷却环的内侧设有喷口。
具体的,所述连接管与回流管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水阀,所述冷却液槽的左侧设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手动水阀。
具体的,所述冷却液槽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防护门覆盖于冷却液槽前端的开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华,未经王俊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