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车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37542.7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40/00 | 分类号: | B60W40/00;B60W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行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变道信息,其中,所述变道信息至少包括:车辆变更车道的必要性指示信息;所述变道信息还包括:获取所述车辆的车道变更率、获取所述车辆在变更车道时段的刹车信息、获取所述车辆变更车道时的行驶速率及所述车辆车道变更的变更位置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根据所述变道信息,确定驾驶员的驾驶情况信息,其中,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用于衡量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熟练程度和当前驾驶状态;
根据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确定行车极限参数,包括:根据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确定行车模式采用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被认证为具有熟练驾驶技术驾驶员的默认模式;所述根据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确定行车模式采用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包括:根据驾驶员的当前驾驶状态,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自动切换;所述第一模式具有的行车极限参数所限定的行车状态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模式具有的行车极限参数所限定的行车状态范围;和/或,所述第一模式的娱乐操作权限大于所述第二模式的娱乐操作权限;
根据所述行车极限参数,控制所述车辆的行驶;若车辆的实际行车参数超过所述行车极限参数,输出报警信号并且执行车辆自锁状态;其中,在所述车辆自锁状态下,车辆停止和/或不响应驾驶员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变道信息,确定驾驶员的驾驶情况信息,包括:
根据获取的多种所述变道信息的权重,计算衡量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熟练程度和当前驾驶状态的所述驾驶情况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驾驶员的行车历史状态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变道信息,确定驾驶员的驾驶情况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行车历史状态信息及所述行车事故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的驾驶情况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驾驶员的行车历史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获取所述驾驶员的行车事故信息;
获取所述驾驶员的停车入库信息。
5.一种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变道信息,其中,所述变道信息至少包括:车辆变更车道的必要性指示信息;所述变道信息还包括:获取所述车辆的车道变更率、获取所述车辆在变更车道时段的刹车信息、获取所述车辆变更车道时的行驶速率及所述车辆车道变更的变更位置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道信息,确定驾驶员的驾驶情况信息,其中,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用于衡量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熟练程度和当前驾驶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确定行车极限参数,包括:根据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确定行车模式采用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被认证为具有熟练驾驶技术驾驶员的默认模式;所述根据所述驾驶情况信息,确定行车模式采用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包括:根据驾驶员的当前驾驶状态,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自动切换;所述第一模式具有的行车极限参数所限定的行车状态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模式具有的行车极限参数所限定的行车状态范围;和/或,所述第一模式的娱乐操作权限大于所述第二模式的娱乐操作权限;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车极限参数,控制所述车辆的行驶;若车辆的实际行车参数超过所述行车极限参数,输出报警信号并且执行车辆自锁状态;其中,在所述车辆自锁状态下,车辆停止和/或不响应驾驶员的操作。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用于通过存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5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钢建筑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钢别墅的屋盖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