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压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37352.5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解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解正祥 |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11/3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再生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再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硫铝酸盐水泥进行改性,提高其性能,通过苯酚进入混合水泥内部,发生聚合反应,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碳酸钙表面负载微生物,细菌孢子和营养物质有效填充在混凝土内部孔隙中,形成了自愈性保护层,被激活的细菌孢子,有效地承受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有利于碳酸钙的分解,在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中,结晶体持续不断地生长,从而达到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自愈修复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人造建筑结构材料。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的需求范围被扩大至港口、公路、桥梁、市政的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它同钢筋的结合造就了今天世界的高楼林立,在世界建筑史中,混凝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类建筑设施的承重能力,在此基础上,学者们热衷于研制具备特殊功能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就是其中一种。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势下,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概念。再生混凝土是把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变废为宝。再生骨料是由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而成。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破碎再生骨料的过程中,再生骨料的外表面或内部会产生细小裂纹与空洞,当用再生骨料制备得到再生混凝土后,这些裂纹和空洞会严重影响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使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劣于普通混凝土。
内置微生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混凝土自愈合技术,微生物的活性及耐碱性等对自愈合性影响较大。近年来,微生物导致碳酸钙沉淀产生的生物化学行为备受关注。有学者指出微生物作为一种主要外加剂催化内置于混凝土中的前驱体化合物使其变成一种适合的充填材料是微生物作用裂缝愈合的主要机理。微生物自修复系统为混凝土基体微裂缝的修复和有效延缓潜在的危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节省了大量的外部修复所需的高额费用,且其安全性和抗压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再生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也将延长。
现有的微生物自修复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1、部分微生物自修复系统培养基是外界人工提供的,自修复需要人为干预;2、微生物的生命周期要足够长,与混凝土结构相当,在直接加入微生物的情况下微生物活性会受到混凝土高碱性的抑制,孢子的生存和发育能力会随着混凝土龄期变长空隙变小而逐渐降低,生存时间少于四个月,死后微生物会分解,对混凝土强度有影响;3、尽管大量的无芽胞厌氧菌对强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各种有机生物及前驱体化生物的存在致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
因此,研制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性能问题的抗压型再生混凝土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要足够长,与混凝土结构相当,在直接加入微生物的情况下微生物活性会受到混凝土高碱性的抑制,孢子的生存和发育能力会随着混凝土龄期变长空隙变小而逐渐降低,生存时间少于四个月,死后微生物会分解,对混凝土强度有影响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抗压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压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称取0.6~0.8kg普通硅酸盐水泥和0.4~0.6kg硫铝酸盐水泥混合研磨粉碎,收集研磨粉末,将研磨粉末、丙酮和苯酚混合搅拌反应,得到反应浆料,将硅烷偶联剂KH-560和反应浆料混合搅拌后,并置于烘箱中下烘干,收集干燥物并研磨过120目筛,得到改性混合水泥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解正祥,未经解正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