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孵化成活率的禽蛋胚胎孵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7023.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章晓炜;陈恺宇;梁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41/00 | 分类号: | A01K41/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绍兴上虞诚知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4 | 代理人: | 叶优富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孵化 成活率 禽蛋 胚胎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孵化成活率的禽蛋胚胎孵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种蛋:选择贮藏期小于5天,蛋形呈卵圆形的新鲜种蛋;种蛋消毒:将浓度为0.005%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03%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紫杉叶素按1:2:10:0.01的重量比混合后,擦洗种蛋的表面;鸡蛋孵化: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鸡蛋放入孵蛋器进行孵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鸡蛋孵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孵化成活率的禽蛋胚胎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但是现有的提高孵化成活率的禽蛋胚胎孵化方法中需要靠小鸡自己打破蛋壳,但是有些小鸡可能无法自己打破蛋壳而无法顺利从蛋壳中孵化出,依靠人工来进行外力帮助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还需要时刻观察鸡蛋是否有破洞来探测小鸡是否需要人力帮助,孵化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帮助小鸡将蛋壳的破洞口变大的提高孵化成活率的禽蛋胚胎孵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孵化成活率的禽蛋胚胎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种蛋:选择贮藏期小于5天,蛋形呈卵圆形的新鲜种蛋;
b、种蛋消毒:将浓度为0.005%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03%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紫杉叶素按1:2:10:0.01的重量比混合后,擦洗种蛋的表面;
c、鸡蛋孵化: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鸡蛋放入孵蛋器进行孵化;
所述步骤c中的孵蛋器包括孵化箱体、设置在孵化箱体内的孵化空间、固定设置在孵化空间后端壁的直板、设置在直板上的检测装置、分别固定设置在孵化空间左右端壁之间的两个无杆气缸、设置在两个无杆气缸上的破壳装置、设置在孵化空间下端壁右侧的落料箱;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直板下端面的两个升降气缸、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升降气缸输出端的第四直板、分别设置在第四直板下端面的多个检测组件。
利用孵化器对鸡蛋进行孵化的步骤如下,将鸡蛋放入检测装置内,利用检测装置对鸡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鸡蛋上有破洞时启动破壳装置,破壳装置对鸡蛋进行破壳使小鸡从鸡蛋内掉落帮助小鸡进行孵化。
所述鸡蛋孵化的温度需保持在35℃至40℃。
所述鸡蛋孵化的湿度为孵化初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中后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出壳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所述种蛋的形状需为卵圆形,蛋形指数在0.72-0.76之间。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孵化空间右端壁内的电动机、固定设置在电动机输出端并与孵化空间左端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固定设置在转动轴外表面的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孵化空间右端壁的第一旋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轴左端的第三齿轮、固定设置在孵化空间左右端壁之间的第一撑板、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撑板前端面的五个第二撑板、固定设置在孵化空间左右端壁的工作板、设置在工作板后端面的四个矩形槽、分别设置在四个矩形槽内的四个推出组件、分别设置在五个第二撑板上的五个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撑板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钢珠组件,位于中间的三个第二撑板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钢珠组件;
利用检测装置对鸡蛋进行破壳检测的步骤如下,将鸡蛋放置在转动轴和第一旋转轴之间,两个升降气缸启动带动检测组件向下移动,使第一钢珠组件和第二钢珠组件都紧贴鸡蛋,电动机启动,带动转动轴旋转,转动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四个传动组件旋转,四个传动组件带动推出组件上的旋转杆旋转,从而带动鸡蛋旋转,当鸡蛋上有破洞时,滚珠位于破洞内时鸡蛋对滚珠的阻力就会消失,此时压力感应器检测到压力消失后从而检测到鸡蛋有破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