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度增温型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5625.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民;任锐;仝福生;王建军;李晨凯;邱康利;朱红满;贺博;马素霞;赵贯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周倩 |
地址: | 030021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增温 容量 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增温型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第一级蒸发换热器,第一级蒸发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级压缩机连接,第一级压缩机通过管路与第一级前冷凝换热器连接,第一级前冷凝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级后冷凝换热器连接,第一级后冷凝换热器与第一级蒸发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级膨胀阀,第一级后冷凝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二级后冷凝换热器连接。本发明梯度增温型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多级热泵耦合串、并联梯次交错,协同工作增温供热,降低了平均供热温度,提高了供热效率,降低了单级热泵的压比,有利于采用大容量的离心式压缩机,可以应用于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便于利用蒸汽或烟气的低温余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供能系统中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梯度增温型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凝汽余热数量巨大却一直没有被有效利用,同时北方冬季热电负荷不平衡,供热负荷需求大,传统供热方式能源利用率低又污染严重,若是能将电厂余热用于集中供热,则可以做到一举两得。同时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城市,为了满足不断上升的供暖需求,满足新生住房的供热负荷需求,需要对旧有的供热系统进行扩容,但城市供热系统复杂,改造工程量大、工期长,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供能需求。此外,大量补充性的供热方式如区域锅炉房等普遍存在能量利用率不高和污染排放大等问题。目前普遍的供热方式之一是利用热电厂抽汽加热一次网回水供热,虽然热电联产方式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系统热效率已经能达到80%,但这种方法直接将温度压力较高的高品位热量用于热网水的加热,仍然存在不小的不可逆损失,而且由于抽汽的影响,汽轮机的内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抽气供热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是热电耦合效应显著,不利于电网的调峰控制。近年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崛起更加剧了这一矛盾。由于电网首先需要消纳新能源发出的电能,因此火电厂的调峰任务将更加艰巨,这种矛盾在北方冬季供暖期有越来越激化的趋势。
对于有多台机组的火电厂,通过汽轮机改造使其排气背压逐渐升高,并利用不同温度的排汽冷凝余热梯次加热一次网回水可以有效降低供热温度,减少温差不可逆损失。我国古交市至太原市的长距离供热即采用此技术,相对于传统火电厂的抽汽加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但此技术方案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首先,仅适用于存在多台机组的火电厂,且在供热期间多台机组必须同时运行;其次,汽轮机高背压改造后,热电耦合的情况会更加严重。此外,吸收型热泵技术也用于供热,但在冬季供热高峰期,运行经济性往往不如直接采用抽气供热,且采用溴化锂热泵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高,阻碍了该技术在供热方面的应用。单级压缩式热泵也可以利用汽轮机排汽余热加热一次网回水,但由于温差较大,往往供热系数较低且压比较大,不能采用大容量的离心式压缩机,供热容量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度增温型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多级热泵耦合串、并联梯次交错,协同工作增温供热,降低了平均供热温度,提高了供热效率,降低了单级热泵的压比,有利于采用大容量的离心式压缩机,可以应用于大容量热泵供热系统,便于利用蒸汽或烟气的低温余热,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葛根养生补气茶饮料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