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5121.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古谷启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4 | 分类号: | F01P7/14;F01P7/16;F01P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柴智敏;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冷却 装置 | ||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具备调整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的控制阀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具有以下的功能。即,构成为,控制控制阀的马达的驱动,判定控制阀的阀芯的位移速度是否发生了快速下降,基于向马达施加的有效电压而算出马达转矩,基于角速度钝化值而导出碰撞系数,在作出了阀芯的位移速度发生了快速下降这一判定时,以马达转矩与碰撞系数之积越大则该快速下降时应力越大的方式算出该快速下降时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8-40289中记载了具备对在内燃机内流动的冷却液的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阀和对控制阀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一例。控制阀具有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阀芯、由控制部控制的马达及将马达的输出转矩向阀芯传递的多个齿轮。通过利用马达的驱动使阀芯位移,能够控制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
发明内容
有时异物会与冷却液一起进入控制阀的壳体内。若在伴随于马达的驱动的阀芯的位移中异物进入壳体内,则有时会因控制阀将该异物咬入而导致阀芯的位移被限制,阀芯的位移速度急剧变低。此时,尽管为了使阀芯位移而马达正在驱动,阀芯的位移却被限制,因此会对啮合的齿轮输入由阀芯的位移速度的快速下降引起的冲击。为了推测控制阀的耐久性,需要算出因这样的冲击的输入而齿轮承受的应力,但在日本特开2018-40289中未公开推定运算在因控制阀的异物的咬入而阀芯的位移被限制时齿轮承受的应力的大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能够算出在因异物向冷却装置内的控制阀咬入而阀芯的位移被限制时所述控制阀的齿轮承受的应力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涉及具备控制阀和电子控制单元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所述控制阀设置于在内燃机内流动的冷却液的循环回路,并且具备壳体、在壳体内位移的阀芯、马达及具有互相啮合的多个齿轮且构成为将马达的输出向阀芯传递的传递机构,构成为通过利用马达的驱动使阀芯位移来控制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如以下这样构成。即(i)控制马达的驱动,(ii)导出马达的角速度,(iii)导出马达的角速度的变化量即角加速度,(iv)在利用马达的驱动调整阀芯的位置时的角加速度为判定角加速度以下时,判定为阀芯的位移速度发生了快速下降,(v)基于向马达施加的有效电压,算出由马达产生的转矩即马达转矩,(vi)以将角速度平滑化而得到的值即角速度钝化值越大则碰撞系数越大的方式导出该碰撞系数,(vii)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判定为阀芯的位移速度发生了快速下降时,将因阀芯的位移速度的快速下降而齿轮承受的应力即快速下降时应力以马达转矩与碰撞系数之积越大则该快速下降时应力越大的方式算出。
若异物与冷却液一起进入控制阀的壳体内,因控制阀的该异物的咬入而导致阀芯的位移被限制,则尽管从马达输出着转矩,阀芯的位移速度也会急剧变小。于是,会向位于转矩传递路径中的马达与阀芯之间的传递机构内的齿轮输入由位移速度的快速下降引起的冲击。
由马达产生的马达转矩越大,则因这样的冲击的输入而齿轮承受的应力容易越大。另外,阀芯的位移速度即将快速下降之前的角速度越大,则该应力容易越大。
于是,在上述结构中,基于向马达施加的有效电压来导出马达转矩,并且基于马达的角速度钝化值来算出碰撞系数。然后,以碰撞系数与马达转矩之积越大则快速下降时应力越大的方式算出快速下降时应力。根据这样的结构,阀芯的位移速度即将快速下降之前的角速度越大,则能够使碰撞系数越大。因而,马达转矩越大则能够使快速下降时应力越大,并且阀芯的位移速度即将快速下降之前的角速度越大则能够使快速下降时应力越大。因此,能够算出在因控制阀的异物的咬入而阀芯的位移被限制时齿轮承受的应力。
在上述方案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如以下这样构成。即,(viii)以有效电压越高则基础转矩越大的方式导出该基础转矩,(ix)以有效电压越高则修正系数越大且角速度钝化值越小则该修正系数越大的方式导出该修正系数,(x)以基础转矩与修正系数之积越大则马达转矩越大的方式算出该马达转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