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烘筒加热方法及基于该方法制成的烘筒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3716.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豪宇;高卫东;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3/10 | 分类号: | F26B23/10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437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方法 基于 制成 | ||
1.烘筒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烘筒内设置红外辐射源,通过红外辐射源散射的红外线加热烘筒,并经烘筒自身的热传导使通通外圆周面温度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筒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源为电热丝、硅碳棒、远红外辐射电热管、燃烧器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筒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热源为燃烧器时,所述燃烧器的燃烧头上裹覆有金属纤维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筒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纤维织物与燃烧头之间设置有支撑体,从所述燃烧头逸出的燃气在金属纤维织物内部燃烧,将金属纤维织物加热至白炽状态,金属纤维织物的热量以热辐射方式释放以加热内筒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烘筒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筒内同轴设置有一个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与烘筒筒壁之间注入导热油,所述红外辐射源设置在内筒体内部。
6.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方法制成的烘筒,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的两端分别通过端板(2)封闭,两端板(2)上分别连接有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内部设置有红外辐射源(15),红外辐射源(15)发生红外线对外筒体(1)进行加热,使外筒体(1)的外圆周壁温度升高,红外辐射源(15)为电热丝、硅碳棒、远红外辐射电热管、燃烧器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源(15)为燃烧器,包括气源(4)、与气源(4)连接的供气管(5)、连接供气管(5)另一端的支撑管(6)、以及连接在支撑管(6)上的燃烧头(7),两所述转轴(3)均为中空轴,所述燃烧头(7)及部分支撑管(6)通过一根转轴(3)插入外筒体(1)内部,另一根转轴(3)用于排气,位于外部的支撑管(6)上设置有点火器(8),点火器(8)产生火花的一端沿支撑管(7)延伸至燃烧头(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头(7)上裹覆有金属纤维织物(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头(7)和金属纤维织物(9)之间设置有一支撑体(10),该支撑体(10)将金属纤维织物(9)与燃烧头(7)相互分离,支撑体(10)的厚度满足燃烧头(7)燃烧时火焰触及金属纤维织物(9)但不露出于金属纤维织物(9)外。
1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内部同轴设置有一个内筒体(11),该内筒体(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端板(2)上,内筒体(11)与外筒体(1)之间形成环形腔体(12),任一端板(2)上开设有与环形腔体(12)连通的进液孔(13),进液孔(13)上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有封盖(14),所述红外辐射源(15)设置在内筒体(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37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