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及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3010.6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郑亨;魏俊;黄森军;陈卓;张晶;赵进勇;彭文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秦广成 |
地址: | 31112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河床 结构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及构建方法,属于生态水利技术领域,其中,生态河床结构包括:防水层;填料体;营养缓释毯;引水管道;微生物包埋箱,埋设在所述填料体的上层,箱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微生物包埋箱内适于放置微生物群落。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河床结构,微生物包埋箱埋设在填料体的上层,箱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并且内部放置有微生物群落,可以实现微生物持续缓慢向填料体中释放,避免频繁向填料体内投放微生物,营养缓释毯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增加微生物的存活时间,保证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河湖水系是地球水资源循环的重要地表水通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备一定的污染物容纳和降解能力,能自然消解一定的污染物。而人类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河道的封闭式地渠道化、硬质化改造行为会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隔绝河流与周边土壤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降低河流的水体净化能力,减弱河流自然生态属性和功能。
目前城市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会通过排污管道排入河流,雨水管网系统收集的雨水也会通过管道排放进河流,给河流带来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病原体菌和重金属离子,造成严重的胁迫效应,致使河流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态退化。河流的水会有一部分通过渗透作用最终汇入地下水,渗漏严重则可能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水渗透过程中携带的污染物和有害物会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文献号为CN106927572A的专利文献便公开了一种河流生态活性水岸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河流生态活性水岸包括防渗层、生态活性介质层、污水分配管、微生物投放管、隔离膜、无纺布隔离层、生态混凝土保护层、植被层和微生物床,制造方法包括构建分水建筑物、清理水岸基础、铺设防渗层、铺设下层的生态活性介质层、布设污水分配管、铺设上层的生态活性介质、构筑生态混凝土保护层和在生态活性介质层中培育生物。通过构建具有较强生态活性的拟自然人工水岸,对受污染河流水体污染物具有隔离、吸收、分解、沉降等净化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微生物投放管进行投放微生物,这种投放方式为一次性投放所有微生物,投放周期短,需要频繁的通过微生物管投放微生物,致使对河床结构的维护较为频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河床结构维护频繁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及构建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包括:
防水层,位于生态河床的底层;
填料体,铺设在所述防水层的上方;
营养缓释毯,具有多条,间隔铺设在所述填料体内;
引水管道,一端伸至于所述填料体内,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微生物包埋箱,埋设在所述填料体的上层,箱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微生物包埋箱内适于放置微生物群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包埋箱包括:
外壳,固定于填料体一侧内部;
内箱,活动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内箱适于放置微生物群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营养缓释毯,设在填料体内部,所述营养缓释毯包括:
毯体;
生物填料绒毛,固定于毯体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集水池,设置在河岸上,与所述引水管道的用于与外界连通的一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3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