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及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3010.6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郑亨;魏俊;黄森军;陈卓;张晶;赵进勇;彭文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秦广成 |
地址: | 31112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河床 结构 构建 方法 | ||
1.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水层(11),位于生态河床的底层;
填料体(7),铺设在所述防水层(11)的上方;
营养缓释毯(10),具有多条,间隔铺设在所述填料体(7)内;
引水管道(2),一端伸至于所述填料体(7)内,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微生物包埋箱(8),埋设在所述填料体(7)的上层,箱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微生物包埋箱(8)内适于放置微生物群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包埋箱(8)包括:
外壳(81),固定于填料体(7)一侧内部;
内箱(82),活动安装在外壳(81)内部,所述内箱(82)适于放置微生物群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营养缓释毯(10),设在填料体(7)内部,所述营养缓释毯(10)包括:
毯体(101);
生物填料绒毛(102),固定于毯体(10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水池(1),设置在河岸上,与所述引水管道(2)的用于与外界连通的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水管道(3),铺设在填料体(7)内,与所述引水管道(2)的用于伸至于填料体(7)内的一端连通,所述配水管道(3)的管壁开设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管道(4),一端与配水管道(3)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种植土层(6),铺设在填料体(7)上方;
生态混凝土层(5),铺设在种植土层(6)与填料体(7)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层河床结构(12),铺设在填料体(7)下方,所述分层河床结构(12)包括:
反滤层(121),包括砂砾,所述砂砾的粒径范围为2mm-6mm;
减渗层(122),铺设在所述反滤层(121)的上方,所述减渗层(122)包括斑脱岩粉、木屑粉和土壤,所述斑脱岩粉、木屑粉和土壤的粒径小于0.5mm;
垫层(123),设在所述减渗层(122)的上方,所述垫层(123)包括细沙;所述防水层(11)铺设在所述垫层(123)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河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渗滤层(13),设在填料体(7)的远离岸坡的一侧,并铺设在所述垫层(123)的上方,所述渗滤层(13)包括沸石、砂砾、土壤和活性炭颗粒,所述沸石、砂砾、土壤和活性炭的粒径范围为16mm-20mm;
保护层(14),铺设在所述渗滤层(13)上方,所述保护层(14)包括卵石,所述卵石粒径范围为2cm-8cm。
10.一种生态河床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防水层(11),在生态河床的底面铺设防水结构;
设置引水管道(2),在岸坡内铺设引水管道(2),使引水管道(2)的一端伸入到生态河床内、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铺设填料体(7)和营养缓释毯(10),在防水结构的上方铺设填料体(7),在填料体(7)内间隔设置若干营养缓释毯(10);
设置微生物包埋箱(8),将微生物包埋箱(8)埋设在填料体(7)的上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30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