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8420.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虞力英;王军华;顾席光;江帆;徐永森;孙小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42D25/328 | 分类号: | B42D25/328;B42D25/46;B42D25/3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张宁;黄莹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全息 防伪 标识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其包括承载基材,设置在所述承载基材上的全息结构支撑层,在所述全息结构支撑层上压制构成防伪图像区域的全息微纳结构,所述全息微纳结构之上设置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材为聚碳酸酯材料构成的不易变形的韧性结构,所述承载基材上设置材质为亲聚碳酸酯材料的全息结构支撑层;所述防伪图像区域的最大面积等于防伪证卡正面或者反面的面积;在所述保护层之下、在所述全息微纳结构所在的结构面上填充透明且折射率大于1.8的氧化物构成的介质镀膜层;
所述介质镀膜层、所述保护层之间设置由改性硅氧烷和改性丙烯酸酯构成的偶联剂固化而成的偶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镀膜层中的氧化物选择为:二氧化钛、或五氧化二铌、或二氧化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结构支撑层由含有碳酸酯链节的高分子化合物涂料固化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图像区域中,包括由双通道光栅制成的双色定向光变色区域,所述双通道光栅中两个光栅的方向互相垂直,光栅周期为300纳米~450纳米,线宽为175纳米,槽型深度为100纳米~160纳米;以白光照射所述全息微纳结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第一通道区域中的亚波长光栅取向时该区域图形呈绿色,微纳结构方向与其正交的第二通道区域的图形呈蓝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图像区域还包括:变频3D彩透镜区域、动态同位放大镜区域、微图文像元技术区域、纳米渐变彩虹区域、多色衍射光栅区域、衍射动态效果区域、超精密微缩文字区域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3D彩透镜区域由按位置坐标排列的衍射像素构成,衍射像素内填充有按透镜面型规律连续变化的空间频率和取向角的像素光栅,构成3D彩透镜的视觉效果;
所述动态同位放大镜区域是在所述变频3D彩透镜区域的3D彩透镜基础上,叠加了另外的衍射像素,衍射像素内填充有按多层图文变化的空间频率和取向角的像素光栅,多层图文的每一层的像素光栅的空间频率相同、取向角不同,实现了图文连续球面变化的动态效果;按多层图文变化的空间频率为1400线/毫米,取向角变化范围为-20度至20度;
所述微图文像元技术区域由多个像素点组成,像素点由取向角连续变化或者空间频率变化的一组光栅和形成于光栅上的微缩文字和/或者图形构成,多个像素点组成不同的文字或图像构成图文的动态衍射效果;
所述纳米渐变彩虹区域由取向角相同、空间频率连续变化的光栅结构组成,实现色彩连续变化,视觉上有彩虹色渐变效果;空间频率变化范围为2000-2700线/毫米,光栅的取向角为0度;
所述多色衍射光栅区域由取向角相同、空间频率不同的衍射光栅结构组成,光栅结构的空间频率是不连续变化的,呈现多种色彩的视觉效果;此区域光栅的空间频率为不连续变化,光栅空间频率在范围1000-1800线/毫米之间;
所述衍射动态效果区域由多个基础单元构成,所述基础单元由取向不同和空间频率相同的单元像素光栅排列成多个正方形形成,构成图文动态跑动的效果;此区域的光栅空间频率为1200线/毫米,光栅的取向角范围为0-180度;
所述超精密微缩文字区域由多个像素点组成,像素点由取向角连续变化的一组光栅构成,多个像素点组成不同的文字或图像构成图文的动态衍射效果。
7.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种所述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承载基材;
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S2:在所述承载基材之上,设置含有碳酸酯链节的高分子化合物涂料,固化后形成全息结构支撑层;
S3:通过压制的方式把全部的全息微纳结构压印在所述全息结构支撑层之上;
S4:在所述全息微纳结构所在的结构面上,一次性填充透明且折射率大于1.8的氧化物,形成氧化物薄膜构成的介质镀膜层;
防伪图像区域的最大面积等于防伪证卡正面或者反面的面积;
其还包括如下步骤:
S5:所述介质镀膜层表面涂布偶联剂,经固化而形成偶联层;
S6:所述偶联层上涂布含有碳酸酯链节的高分子化合物涂料并固化形成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4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