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8050.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智鹏;王万齐;解亚龙;郭祥;杨威;刘延宏;刘红峰;王江;索宁;刘伟;钟宜顺;梁策;孟飞;鲍榴;郭晓翠;史瑞昌;白龙彪;郭歌;刘北胜;王荣波;武丰杰;王志华;李慧;宋树宝;郭芳;靳辰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4;G06F30/13;G06Q50/08;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基坑 工程 安全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基于BIM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位于移动端的第一监测子系统(101),位于PC端的第二监测子系统(102);其中,
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101)用于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并上传给所述第二监测子系统(102),根据监测数据生成预警信息,以及根据监测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生成报表并向用户展示;
所述第二监测子系统(102)接收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监测数据生成预警信息,以及根据监测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生成报表并向用户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101)包括:项目管理模块(1011)、第一数据采集模块(1012)、数据上传模块(1013)、第一预警管控模块(1014)、第一报表中心(1015);其中,
所述项目管理模块(1011)用于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进行管理;
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模块(1012)用于采集外部的监测设备所获取的监测数据;
所述数据上传模块(1013)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模块(1012)所采集的监测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监测子系统(102);
所述第一预警管控模块(1014)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以及根据对预警事件的跟踪实现消警;
所述第一报表中心(1015)用于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筛选、汇总,生成并展示报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按照类别分为: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项目、盾构隧道结构监测项目、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监测项目、周边建筑物监测项目、周边地下管线监测项目、周边高速公路与城市隧道监测项目、周边桥梁监测项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按照类别对应相应类型的监测数据;具体包括:
对于基坑支护结构,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支护桩或支护墙或边坡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桩或支护墙或边坡的顶部竖向位移,支护桩体或支护墙体的水平位移,支护桩或支护墙的结构应力,立柱结构竖向位移,立柱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结构应力,支撑轴力,顶板应力,锚杆应力,土钉应力,地表沉降,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土体深层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坑底隆起或回弹,支护桩或支护墙侧向土压力,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
对于盾构隧道结构,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管片结构竖向位移,管片结构水平位移,管片结构净空收敛,管片结构差异沉降,管片结构应力,管片连接螺栓应力,地表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管片围岩压力,孔隙水压力;
对于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初期支护结构底板竖向位移,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隧道拱脚竖向位移,中柱结构竖向位移,中柱结构倾斜,中柱结构应力,初期支护结构或二次衬砌应力,地表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围岩压力,地下水位;
对于周边建筑物,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爆破振动;
对于周边地下管线,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差异沉降;
对于周边高速公路与城市隧道,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路面路基竖向位移,挡土墙竖向位移,挡土墙倾斜;
对于周边桥梁,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包括:墩台竖向位移、墩台差异沉降、墩柱倾斜、梁板应力、裂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警管控模块(1014)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包括:
计算监测数据与监测控制值之间的比例值,当该比例值达到一预警值,生成与该预警值对应的预警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0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