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图像识别的配变智能接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5437.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1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飞;李映辉;陈永强;史会轩;王韬;孔凡胜;曾国华;李原;陈新波;涂志威;李林;秦威;徐征;孙宇乾;曹祖亮;李世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H01R43/2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图像 识别 智能 接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工业化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三维图像识别的配变智能接线装置,包括设于型材框架底部位置的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以及设于型材框架上部的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和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以及设于型材框架顶部的工业相机和驱动机构,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用于调整待检测变压器的位态,工业相机用于对变压器的高、低压套管进行扫描定位,将采集到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和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工作。通过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的位姿调整,工业相机的准确定位,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和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的定位压接,实现自动化接线,有效规避人工接线的风险和成本,促进变压器领域的智能检测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化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三维图像识别的配变智能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地的检测方式仍主要依靠人力,在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检测也成为了焦点,对变压器的检测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对人力成本,安全隐患,检测效率,自动化转型等众多因素的考虑,急需将人工检测的传统配变接线方式转型为自动化的现代智能配变接线方式。
专利申请号201420537084.8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3/2接线的模块化配置,使智能变电站3/2接线简单化,方便厂家生产、拼装和调试以及使用后期的更换及运维,可应用于配变智能接线装置,但对于二次侧接线装置的自动接线装置还处于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图像识别的配变智能接线装置,主要对配电变压器接线进行自动化设计,旨在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和自动接线系统,实现配电变压器的智能接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三维图像识别的配变智能接线装置,包括设于型材框架底部位置的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以及设于型材框架上部的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和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以及设于型材框架顶部的工业相机和驱动机构,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用于调整待检测变压器的位态,工业相机用于对变压器的高、低压套管进行扫描定位,将采集到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和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工作。
进一步而言,所述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旋转盘与变压器周转支架,变压器周转支架设于旋转盘上,旋转盘通过旋转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而言,所述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包括绝缘压板支撑与压线接头,压线接头通过绝缘压板支撑连接于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压线接头与变压器的接触和定位。
进一步而言,所述压线接头采用机械爪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包括夹爪、气缸、二次侧缓冲板、滑块、滑轨与绝缘隔板,绝缘隔板连接于驱动机构,滑轨设于绝缘隔板上,滑块配合可在滑轨内滑动,气缸与二次侧缓冲板均设于滑块上,气缸控制夹爪的伸缩。
进一步而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与驱动电机,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条连接于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的绝缘压板支撑以及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的绝缘隔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驱动电机对应设置有接近开关与行程开关。
本发明有益效果:
1)通过调节变压器旋转机构的位姿调整,工业相机的准确定位,配电一次侧接线机构和配电二次侧接线机构的定位压接,实现自动化接线,有效规避人工接线的风险和成本,促进变压器领域的智能检测试验;
2)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安装方便,结构模块化,功能一体化,易于加工,成本低廉,为配变智能接线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载体,为日后的一体化智能检测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5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