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钢板热成型自动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25261.X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1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翟述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述基 |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6;B21D43/02;B21D43/13;B21D43/18;B21D43/08;B21D37/10;B21D37/12;B21D43/2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钢板 成型 自动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钢板热成型自动生产线,包括沿零件加工路径依次布置的送料系统、滚动传输式加热炉、中转系统、高速压机、大型水冷模具、取件系统;送料系统将放置在托盘上的板料抓取并输送至滚动传输式加热炉内加热,待温度达到预设值,滚动传输式加热炉通过辊子输送机构将板料移出,通过中转系统将滚动传输式加热炉输出的板料送入高速压机的大型水冷模具内进行压制,压制结束后,取件系统通过取件装置伸入大型水冷模具内将零件取出后落料码放。本发明可加工零件最大尺寸9米×1.6米×0.25米,能够使零件减重4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钢板热成型自动生产线,属热成型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高强钢板热成型零件在乘用车领域已被广泛使用,它是当今汽车轻量化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商用车上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使用。商用车使用热成型高强板零件,它的减重效果更为明显,(因为它使用2mm以上厚度钢板更多)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以自卸车为例,8.5米长车箱使用普通钢板时重量9.2吨,使用热成型高强钢板,优化结构后,重量减到4.5吨(经一年试用,完全可靠),由此可见,它的巨大的综合效益。但是目前为什么无人研发此技术呢?
商用车大型零件多,开发大型加热炉与自动取送件装有一系列技术问题。
商用车用的多是2-16mm的厚板,它的冷却淬火面临很大困难。
厚板的成型力很大,模具结构和使用材料都要认真周密的设计和选择。
商用车长形件多,淬火变形的控制也很困难。
我们开发的为商用车使用的系列热成型高强钢板生产线产品,就是为填补空白,提高车载效率,降低油耗而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商用车零件热成型生产线,可加工零件最大尺寸9米×1.6米×0.25米,能够使零件减重4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
一种高强钢板热成型自动生产线,包括沿零件加工路径依次布置的送料系统1、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中转系统3、高速压机4、大型水冷模具5、取件系统6;送料系统1将放置在托盘8上的板料9抓取并输送至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内加热,待温度达到预设值,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通过辊子输送机构30将板料9移出,通过中转系统3将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输出的板料送入高速压机4的大型水冷模具5内进行压制,压制结束后,取件系统6通过取件装置61伸入大型水冷模具5内将零件取出后落料码放。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系统1包括原料装置、抓料装置、送料装置,原料装置通过取料小车13将放置在基座7上的板料9举起;抓料装置通过抓料小车19移动到抓料点后,通过取料吸盘24将板料9抓取并放至送料装置上,送料装置通过送料辊机构将板料9输送至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内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包括保温炉体29、辊子输送机构30、炉内定位机构31、炉内板料移动机构32、加热及温控机构33、氮气保护机构34;辊子输送机构30位于保温炉体1内;炉内定位机构31安装在保温炉体29内,实现不同尺寸板料的炉内定位;炉内板料移动机构31用于横向移动放置在辊子输送机构30上的板料;加热及温控系统33、氮气保护系统34分别安装在保温炉体29内。
进一步地,所述辊子输送机构30包括位于保温炉体29内沿板料输送方向排列布置的若干组加热炉输送辊38,每组加热炉输送辊8通过一个加热炉输送辊传动付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系统3连接在高速压机4与滚动传输式加热炉2之间,其包括中转辊子装置44和钩料装置45;中转辊子装置44包括若干组中转辊48以及用于驱动中转辊48的中转辊传动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述基,未经翟述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5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