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及其升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3728.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B6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滑板 表面 损伤 检测 升降 设备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水平横向放置的U形板,所述底板(1)正上方设有平行横向方向的支撑板(16),所述底板(1)内顶面与支撑板(16)底面之间通过连杆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内部左侧设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杆机构内位于两下侧板(11)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传动连接;所述底座(1)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滚轮支架(36),所述滚轮支架(36)内均设有滚轮(37),同一侧的两个滚轮(37)之间设有贯穿滚轮支架(36)的滚轴(38),所述滚轴(38)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滚轮(37)固接;所述底板(1)内位于右侧的滚轴(38)正上方设有电机底座(31),所述电机底座(31)顶面纵向设有第二电机(3),所述第二电机(3)通过皮带组件与位于右侧的滚轴(38)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下侧板(11)、上侧板(15)、连轴(25)、连杆(14),所述底板(1)内顶面设有一对横向放置的下侧板(11),所述支撑板(16)底面与下侧板(11)对应的位置均设有上侧板(15),所述上侧板(15)、下侧板(11)左侧均纵向凹陷有连轴孔,所述上侧板(15)、下侧板(11)右侧均纵向凹陷有长条滑孔,纵向对应的两个连轴孔、纵向对应的两个长条滑孔内均之间均分别与连轴(25)两端卡设连接;所述连轴(25)两端内侧交错铰接有连杆(14);
其中,上下同一位置的两根连杆(14)另一端均通过铰接轴(13)连接,同一上侧板(15)、下侧板(11)上的两根连杆(14)中部均通过定位轴活动连接,位于两上侧板(15)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位于两下侧板(11)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均在对应的两长条滑孔内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承(21)、丝杠(22)、转筒(24)、螺纹筒(23),所述第一电机(2)右侧面的第一电机轴外端设有第一联轴器,所述底板(1)内部位于第一电机(2)右侧横向设有一对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均设有轴承(21),两个轴承(21)内分别卡设有同一丝杠(22)的两端,且丝杠(22)左端贯穿左侧的轴承(21)与第一联轴器右端固接;
所述底板(1)内顶面位于丝杠(22)正上方的位置凹陷有滑动长孔,位于于两下侧板(11)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中部纵向套设转筒(24),所述丝杠(22)上位于转筒(24)正下方的位置横向套设有螺纹筒(23),所述螺纹筒(23)顶面与转筒(24)底面之间设有贯穿滑动长孔的滑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组件包括皮带主轮(33)、皮带副轮(34)、皮带(35),所述第二电机(3)正前面的第二电机轴前端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前端设有主动轴(32),所述主动轴(32)上套设有皮带主轮(33),位于右侧的滚轴(38)中部套设有皮带副轮(34),所述皮带主轮(33)与皮带副轮(34)之间共同套设有同一皮带(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6)顶面四边设有矩形状的围栏(17),所述支撑板(16)底面四个拐角均设有伸缩连块,所述底板(1)顶面两侧均纵向凹陷有与伸缩连块对应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均设有伸缩连杆(12),所述伸缩连杆(12)顶面与对应的伸缩连块底面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面中部设有蓄电池盒(18),所述蓄电池盒(18)内设有蓄电池(19);所述第一电机(2)尾端通过第一导线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上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二电机(3)尾端通过第二导线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上设有第二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用升降设备的升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电机(2)尾端通过第一导线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第二电机(3)尾端通过第二导线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
步骤二,根据高空中待检测的碳滑板位置,通过第二开关控制第二电机(3)带动滚轮(37)移动,进而带动设备移动至碳滑板正下方;第二电机(3)通过第二联轴器带动主动轴(32)转动,主动轴(32)上的皮带主轮(33)通过皮带(35)带动皮带副轮(34)转动,皮带副轮(34)带动位于右侧的滚轴(38)及两端的滚轮(37)转动;
步骤三,工人携带检测用具登上支撑板(16)顶面,通过第一开关控制第一电机(2)带动传动机构,进而带动连杆机构内位于两下侧板(11)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移动,从而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支撑板(16)的升降到合适的检测位置;
步骤四,第一电机(2)的第一电机轴通过第一联轴带动丝杠(22)转动,由于螺纹筒(23)顶面的滑动轴被限制在滑动长孔内,进而丝杠(22)带动螺纹筒(23)及滑动轴沿着滑动长孔移动,同时滑动轴顶端的转筒(24)带动位于两下侧板(11)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沿着长条滑孔内移动;
步骤五,位于两下侧板(11)上长条滑孔内的连轴(25)带动两端的连杆(14)底端向左侧移动,由于下侧板(11)上的两根连杆(14)中部通过定位轴活动连接,进而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14)成交叉状闭合;由于上下同一位置的两根连杆(14)另一端通过铰接轴(13)连接,进而带动位于上方的两根连杆(14)成交叉状闭合,从而达到升降支撑板(16)的目的;
步骤六,支撑板(16)底面四个拐角与底板(1)顶面之间的伸缩连杆(12)伸长并加固支撑板(16);待支撑板(16)稳定后,工人对碳滑板表面损伤检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37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目标库图像识别的视频共享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铝塑复合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