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芪桂枝五物汤全成分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1220.3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7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姚琳;程红;陈永君;周颖虹;张敏宜;郭淇;姚雨彤;周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芪 桂枝 五物汤全 成分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桂枝五物汤全成分的分析方法,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HPLC‑Q‑TOF‑MS/MS)技术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样品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药典标识性的5种化学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桂皮醛、芍药苷、6‑姜辣素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检测结果进行确认,明确识别了31种成分,实现了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成分的全面分析,提高了其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芪桂枝五物汤全成分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芪桂枝五物汤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首次记载,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5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为治疗血痹虚劳症的名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性病变、中风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颈椎病等疾病。现有的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成分研究,包括运用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FLC(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法对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桂皮酸这些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达到综合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质量的目的;并且使用HPLC方法[4]建立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药指纹图谱,试图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但目前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成分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1)含量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组方单味药材以及代表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2)现有的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成分检测的方法灵敏度低,无法检测到含量低的成分,如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药指纹图谱研究,采用HPLC方法也只是筛选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13个共有峰(魏国利,曹鹏,霍介格,等.黄芪桂枝五物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2):2796-2798.)。但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组成复杂,其影响不是单个成分的累积效应,而是包含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一成分的含量不能全面地反映复方的质量;同时现有的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成分检测的方法无法检测到含量低的成分,无法反应复方的整体情况。因此,需要采用多技术方法结合多指标成分测定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黄芪桂枝五物汤全成分的分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桂枝五物汤全成分的分析方法,其采用HPLC-Q-TOF-MS/MS法(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方法),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样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柱长100-250mm,柱内径3.0-4.6mm,粒径1.5-5.0μm;流动相流速0.2-1mL/min;进样量5-20μL;流动相由流动相A和流动相B组成,流动相A为含0.1%(v/v)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v/v)甲酸的乙腈溶液,采用如表1所示的梯度洗脱程序:
表1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所述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条件为: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质荷比范围50~1200,雾化气压力35-75psi,辅助气压力37-75psi,气帘气压力25-45psi,雾化温度350-600℃,喷雾压力绝对值4000-6000V,碰撞能量20-60V,去簇电压40-80V;
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样品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和大枣制备而成。通过所述HPLC-Q-TOF-MS/MS法能实现同时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I、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山奈酚、槲皮素、黄芪皂苷VII、异鼠李素、柒料木苷、桂皮醛、桂皮酸、香豆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肉桂醇、2-甲氧基桂皮酸、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羟基芍药苷、没食子酸、芍药苷亚硫酸酯、没食子酰基芍药苷、6-姜辣素、姜油酮、β-倍半水芹烯、齐墩果酸、东莨菪内酯、芦丁等31种成分的定性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